近日,记者从第二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暨2017国际出版论坛孔学堂国学分论坛”(以下简称书博会)组委会获悉,书博会期间,在贵阳孔学堂墨达广场将举行以“寨生·再生”为主题的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让市民近距离感受贵州“非遗”的魅力。 据活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活动将以展现和表达贵州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中的多元文化价值为主,邀请国家级、省级刺绣、蜡染、漆器、银饰、造纸等代表性传承人5名到现场进行活态展演,现场讲述如何融合、转型非遗文化资源,并将展演作品转换为出版成果进行整体性展示。 在造纸、银饰、漆器、蜡染、刺绣、民族文化衍生品等展演区,将展出《寨生·再生》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优秀文化实物50件和出版成果及文化衍生品近30种。 在贵州非遗文化遗产图书展区,《寨生再生:手上的记忆》(中英文)《他者叙事: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蓝花叙事》等非遗类书籍100余种将与读者见面。 记者了解到,由贵州师范大学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与贵州省人类学学会联合出版的《蓝花叙事》,是展示贵州多元民族文化以及手工艺发展情况的结晶,对贵州蜡染、扎染、印染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度研究和故事性解读。该书上册由贵州日报报业集团首席记者王小梅和云南大学副教授王建萍共同完成。 《寨生——手上的记忆》一书是王小梅以榕江县塔石乡宰勇村乌吉苗寨的蜡染为载体,从当地两个苗族妇女的当代生活历程观察及图形故事口述中,对该支系的数百个图形进行蜡画、蜡染、绘画等载体上的解构式解读。 《他者叙事:手艺人口述历史访谈》源于王小梅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认同和敬畏之情,多年来不倦行走在贵州乡野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历史与当代的叙事。该书以文化人类学口述史访谈的方式,在8年时间内先后记录和整理了23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口述内容,涉及石阡木偶戏、铜鼓十二调、芦笙舞、皮纸制作、蜡染、植物染、苗族古歌、土陶制作技艺等民间非遗留存,全书分上编口述文本和下编对话文本两部分,共计30万字。 相关链接 刺绣 龙女三九 (省级非物传承人) 传承人简介:龙女三九,47岁。2008年,因其掌握的苗族锡绣技艺,被评为贵州省非物传承人。1963年农历十月十八出生,剑河县南寨乡展溜村人。展溜被誉为“锡绣之乡”,这一带的苗族服饰审美,从古老的炫紫色到刺绣与锡这种金属的搭配,彰显苗族古风,而不同材质的搭配使用尤具后现代主义审美感。 蜡染 罗启香 (小花苗蜡染技艺传承人) 传承人简介:罗启香,现年52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洛白村人,从小跟随母亲和婆婆学习蜡染、织布技艺,画蜡技艺精湛,是小花苗蜡染技艺传承人。她19岁时嫁到贵定县东山村,常年在家做农活,带小孩,闲暇时间织布画蜡花,与婆婆学习种麻、织麻技术,至今保存古老的种麻、织布技术,一年做六条麻布裙子,只为自己穿。蓝花叙事文化传习坊支持手艺人。 织布 伍德芬 (布依族织布、蜡染技艺传承人) 传承人简介:伍德芬,现年40岁,安顺市镇宁县扁担山镇星拱村凹子寨人,布依族织布、蜡染技艺传承人。“三岁学搓麻,七岁学纺纱,九岁种棉学点蜡”,跟附近妇女巧手学习,现已是寨内数一数二的手艺大师。2013年为传承蓝染手艺创办了美的锦光蜡染工作室,坚持植物染色,并探索创新了植物染不掉色秘方,基于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创新,是她一直以来的探索发展模式。 银饰 吴春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水根之女,现年29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塘坝村人,8岁起跟随其父国家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吴水根学习银匠手艺,技艺超群出众,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第一代苗族女银匠,她制作的吉祥鸟、龙头钗、龙凤双舞、一帆风顺船艇等银饰品,工艺精细入微,栩栩如生。 造纸 刘仕阳 (国家级非物传承人) 传承人简介:刘仕阳从15岁开始学习手抄纸,作为古法造纸的第九代传承人,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不仅见证了古法造纸从贞丰小屯走向美国白宫的历史,更把古法造纸这一古老的技艺传承了下来,并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