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道情历史悠久,是在陕北广泛流传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曲唱形式。它源于唐代道教徒颂经的经韵,后经宋、元、清历代衍变,成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道歌,其流行于北方一支在原韵调基础上发展的曲牌体。陕北道情在子长县、延川县、清涧县流传更为集中,并辐射至晋西北、内蒙古河套及甘肃、宁夏靠近陕北的地区。 陕北道情是陕北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分为东路道情和西路道情两种,两者音乐调式不同,东路为徵调式,西路为商调式,但曲牌名称大致相同,如平调、十字调等。两者艺术风格完全不同,东路道情高亢明快,西路道情委婉细腻。道情演唱形式原为单人或多人清唱,后与表演结合逐渐向戏曲发展,演唱形式也转向民间班社演唱。陕北道情的传统剧目多表现道教故事、历史故事和生活故事,有连台本戏、本戏和回回小戏。主要传统剧目有《高老庄》《湘子度林英》《唐王游地狱》《王祥卧冰》《十万金》等等,主要现代戏有《家庭图》《二流子转变》《王长生揽工》《劝子归队》《纺纱》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翻身道情》《兄妹开荒》等道情剧,从陕甘宁边区一唱出,就在祖国的大地上唱红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仍不失为陕北道情的代表。 陕北道情的传承模式大体有两种:一种为家庭传承: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一种为社会传承,即以村子为基本单位传承。陕北道情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传统的文化信息,无论是唱本内容,还是语言风格都具有活化石的意义。陕北道情已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宋达昱 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