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最能代表清代青花瓷器的工艺水平,其特点可以用十二个字进行概括说明,即“鲜明青翠,浓淡相间,层次丰富”。康熙青花历来有“青花五彩”的美誉,不仅在整幅图画中妆浓淡抹,极尽青花色调的表现力,而且往往在一笔之中也可以体会到深浅色阶之韵味,因此康熙青花瓷器近年来一直是海内外收藏家关注的重点。 这件花卉盆景纹青花加彩花瓶是一件比较少见的康熙时期景德镇产品。此花瓶通高48厘米,口径19厘米,腹径18厘米,底径13厘米,口呈喇叭形,颈部略长,肩部至底足逐渐收敛,整个器形显得敦厚稳重。由于颈部占整器比例近五分之二,器物重心下移,因而使鉴赏者油然产生一种坚毅沉着之美感。花瓶胎骨坚致细腻,釉色糯白莹洁,青花呈色深浓。瓶上所绘图画一半为盆栽梅、兰及折枝牡丹,盆沿有回纹图案,所有盆景均有底座,其中折枝牡丹盆景之底座以褐彩所绘,显得新颖别致不同凡响。瓶的别一半绘有一丛兰草,笔意洒脱放达,其中一叶直绘至颈部,一叶折曲向下,极具个性色彩和视觉审美之意趣。细审此瓶,可见口沿外、颈部内外和腹下部近底足处都有较明显土蚀痕迹,这一点是此瓶早年曾入土埋藏的铁证。 关于此青花瓶之断代,著名鉴定专家如李知宴、叶佩兰、唐恺等均认定为清代旧物。笔者曾多次应资深藏家胡先生之邀鉴赏此瓶,确认其为康熙产品。首先,此瓶所绘之折枝牡丹形态始见于康熙朝,且以青花描绘这样的牡丹是康熙时期最普遍的装饰纹样之一。据存世实物考证,类似纹饰于清末光绪时复盛,但一般均为粉彩所绘,而用青花所绘的折枝牡丹其青料极为浓艳,与康熙青花迥异。笔者在这里强调是形态,正如某些器形可以视作某一时代之标准器一样,花卉形态也是我们在纹饰鉴定中重要的参考。结合考察此瓶土蚀之深入肌理,断非一二百年所能形成。其次,兰花的大写意笔法与明末清初文人画风相一致。明代的兰花尚讲究章法,至明末清初画风变而为率意挥洒,这与明末遗民的心态是有关联的,我们从此青花瓶上兰花的笔致可以清晰地看到清初八大山人和石涛的画风。第三,此瓶所绘盆景布局罕见于后世,但却是康熙时的特有纹样。我们可以从纹饰图案的演变得知这种图样的存世时间还是比较短促的,大约与此同时,一种名为博古图的纹样开始出现并逐渐盛行,直至乾隆中后期方趋式微。当然类似纹饰尚可以从清末民初产品中看到,但仅见于粉彩,而且笔致与此瓶完全不同。以此数点考论,笔者认为此瓶既为清代旧物,土蚀痕又显示其至少是二百年前之物,而此纹饰、布局风行于康熙时,绘画风格与明末清初相符,故定为康熙产品是郑重和准确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