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艺术鉴赏 >

故宫藏唐朝瓷器欣赏(三)

http://www.newdu.com 2018-05-24 人民网 newdu 参加讨论

     
    三彩花瓣式三足盘,唐,高6.6cm,口径22.2cm,足距13.3cm。
    盘口为九瓣花口式,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底下以三足相承。盘心刻划莲花纹饰,内外壁以黄、绿、白、褐等色釉装饰。盘底及三足内侧无釉,无釉处露灰白色胎骨。
    此盘以捏塑法成型,九瓣花口厚薄均匀,形状规整。釉面采用图案装饰法,令人耳目一新。
    唐三彩陶器在艺术上最成功之处,在于突破了以往单色釉的局限,而运用多种釉色装饰器物,从而取得华丽动人的效果。唐三彩釉面装饰图案主要有网状、散点、彩带等。这些图案的表现手法不一,或利用釉彩的自然流动,或用毛笔沾釉汁描绘图案,或模仿唐代丝织品中的蜡染工艺等。这件花瓣式三足盘就是以模仿唐代丝织品中的蜡染工艺为装饰特色,这是唐三彩釉面装饰中最独特的一种工艺。它在制作时以蜡封住器物上欲装饰的部位,然后通体罩釉,蜡封处便不沾釉,这样就能保留原有的白色胎体,形成形状各异的图案。
     
    三彩胡人牵骆驼俑,唐,骆驼高70cm,长51cm,佣高68cm。
    俑白色陶胎,面部敷粉画彩,身施黄、绿、白三色釉。深目高鼻,胡人形像。头戴折沿尖顶帽,身穿窄袖长袍,领口外翻,内着半臂,腰后系一包袱,下着裙,足蹬长靴。双手握拳,姿势呈拉缰绳状。驼俑为双峰驼,上有毡垫,周身以黄釉作为主色调。驼首上昂,张嘴作嘶鸣状。腰身略长,四腿直立于长方形托板上。
    这组唐三彩俑比例和谐,神情准确。
    “胡人”是古代汉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并扩而大之,涵盖中亚、西亚等少数民族与国家。由长安通向中亚、西亚以至于阿拉伯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交通、贸易的重要纽带,唐代时这条商路更加繁荣,商队络绎不绝。骆驼是商客的坐骑,也是托运物资的工具,被称为“沙漠之舟”。墓中以胡人牵驼俑作为随葬品,是对唐代现实生活的生动反映。
     
    耀州窑茶叶末釉注子,唐,高17.6cm,口径10.8cm,底径9.1cm。
    注子撇口,短颈,硕腹,平底。短粗流,曲柄宽扁。施茶叶末釉,近底处无釉,釉层匀净,肥厚而润泽。
    此器形制规整,造型饱满,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
    唐代耀州窑以烧青釉瓷与黑釉瓷为主。同时还烧造一种铁、镁结晶釉,类似茶叶末色泽,故称“茶叶末釉”。
    注子亦称“执壶”,是古代酒器而非茶壶。盛行于唐中期至宋代。
     
    岳州窑青釉碗,唐,高8.1cm,口径16.4cm,足径8.3cm。
    碗口微撇,浅腹,阔底,圈足。腹刻莲瓣纹。里外施青釉,釉薄而不匀,釉色青中闪绿,釉面有细密开片纹。
    岳州窑位于湖南湘阴县城堤境一带,是隋代湘阴窑的所在地,唐时隶属岳州,故称“岳州窑”。唐代岳州窑的瓷器胎壁较薄,比较粗松,呈铁灰色,釉色明亮,底足有釉,器物精致,少装饰。多采用支钉烧法。经科学的考古调查和化学分析,岳州窑青瓷所施青釉是一种氧化钙(CaO)含量较高的石灰釉,这种釉在还原气氛下,如果掌握得好,便会呈现纯正的青色,如果还原气氛控制得不好,就会出现各种深浅不一的青黄色釉。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唐,高22.5cm,口径10cm,底径14.5cm。
    注子直口,阔颈,丰肩,腹壁斜直,平底。肩置八棱形流,对称处安三条形曲柄。与流、柄成十字形的颈、肩之间置一对三条形系。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略显灰黄。肩、腹处模印贴花椰枣纹,其上覆盖大块褐色釉,形成三个椭圆形斑块,突出了图案的装饰效果。
    此件注子的贴花纹反映了长沙窑贴花艺术的特点,朴实、自然、生动。器物造型和图案特殊,是唐代长沙窑生产的外销西亚各国的产品。
    长沙窑的釉色种类较多,仅单色釉即有青釉、黄釉、褐釉、黑釉、白釉、绿釉、蓝釉等。模印贴花装饰是长沙窑瓷器的特色之一,出现于唐中后期,系在器物的系或腹上作局部装饰。其做法是先用模具印出装饰物,趁坯体未干时把装饰物粘贴在坯体上,经施釉、涂彩后,再入窑经高温烧成。塑贴花纹有双鱼、双鸟、花朵、葡萄、椰枣、狮子、宝塔、人物等。
     
    长沙窑彩绘花鸟纹注子,唐,高22.7cm,口径11cm,底径12.2cm。
    注子撇口,阔颈,瓜棱形长圆腹,肩一侧置六棱形流,另一侧置曲柄。通体施青釉。腹部以釉下褐彩勾描一株花草及一只硕鸟,褐彩线条内涂釉下绿彩。
    此器造型饱满,青釉下有褐、绿两色彩,图案线条流畅,是不可多得的唐代长沙窑瓷器珍品。
    唐代长沙窑大量烧造釉下彩绘瓷器。它突破了青瓷的单一釉色,丰富了唐代瓷器的装饰技术,开创了后世釉下彩瓷器的先河。从大量实物观察,此类装饰的初期形式是单一的褐彩斑点,之后,演变成精美的褐绿彩斑点。装饰内容从斑点纹发展到花鸟动物纹,有的则以宝塔等建筑或诗文为题材。其装饰手法是,借助毛笔用彩料在生坯上绘画纹饰,然后罩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中烧成。彩料经高温处理后色彩经久不变。长沙窑工匠们除了擅长瓷器色彩和装饰内容变化外,也在造型上创造出许多实用美观的器皿。特别是注子的造型之多,在唐代可称首屈一指。以注口为例,就有直口、洗口、喇叭口等。注腹则有长腹、圆腹、瓜棱形腹、椭圆形腹和袋形腹等。注流的安置也颇具匠心,有方形、八角形、直管形等。注柄的款式则随注身而变化,开创一代新风。
    由于在长沙窑遗址出土的注子上书写有“陈家美春酒”、“酒温香浓”、“自入新峰市,唯闻旧酒香”等题识者,因此证明这类注子是当时的酒壶。
     
    邛窑绿釉灯盏,唐,高3.7cm,口径13cm,足径6.8cm。
    灯盏敞口,直腹,腹下渐收,平底。胎体厚重。里及外壁上部施绿釉,釉薄而失透,匀净无光泽。外壁下部素胎无釉。
    油灯颇显别致,碗形灯为夹层,中空,夹层内可注水降低油灯的热度,减少油的过热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四川地区的唐代瓷窑以邛窑最为著名,唐代是邛窑的极盛时期,窑址也以这一时期的遗物最为多见。器物一般胎体较厚,胎色多种,以紫红色胎为主,还有灰色、土黄色、黄中带褐色胎等。胎中有分布均匀的细砂料。胎釉之间往往施一层白色化妆土。釉色品种有青釉、青釉褐绿斑、青釉褐绿彩绘等,与湖南长沙窑有不少共同之处。邛窑烧造的器物大致可以归纳为生活用具、文具、玩具和各种瓷塑等。生活用具造型多样,有碗、壶、洗、盘、瓶、罐等,不少器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其他唐代瓷窑中颇为少见。邛窑瓷器的装饰纹样较简单,除青釉褐绿斑、褐绿彩绘外,以点彩装饰较为多见,或用褐色斑点组成纹饰,或用褐彩点成一圈,中央点绿彩。也有用褐、绿两色斑点间隔排列组成纹饰者。
     
    三彩武士俑,唐,高105cm,宽44cm。
    武士俑面部敷粉画彩,不施釉,颈下施黄、绿、白三色釉。头束发髻,二目圆睁,双眉浓重,大鼻头,鼻下胡须向两侧上翘,面相异常凶猛。身穿明光甲,胸前左右各有一圆护,肩覆披膊作龙首状。右手握拳上举,左手叉扶于腰际。足蹬高靴,直立于镂空座上。
    此件武士俑形神兼备,气宇轩昂之态显露无遗,精工制作,是一件上佳的艺术珍品。
     
    三彩女立俑,唐,高32cm。
    女立俑头发绾(wǎn音晚)至前额上部,扎系成花形。内穿襦衫,外披帛带,齐腰长裙下垂至地,鞋尖微露。釉色以绿、黄、白为主。
    此俑站姿挺拔,神态端庄。
    唐代的三彩釉陶是唐代陶瓷生产中的一支独放异彩的奇葩,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唐三彩虽是陶器,但与低温釉陶有所不同,其胎体用高岭土制成,釉料则用数种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钴)为着色剂,以氧化铅为熔剂,烧制出绿、蓝、白、赭、黄等深浅不同的颜色。它分两次烧成,先在1100℃的高温下烧出素坯,而后在素坯上施釉,再经900℃低温焙烧而成。
     
    三彩骆驼,唐,高80cm,长69cm。
    骆驼为双峰驼,两目圆睁,张嘴嘶鸣,直立于托板之上。头、颈、双峰及鞯施釉,双峰、头、颈部为褐色,鞯(jiān音肩)则绿、褐相间。最外缘似流苏装饰,其内为一串连珠纹,再内为菱形纹。身及四足素胎。
    鞯是指衬托马鞍的垫子。
    骆驼分单、双峰两种。双峰骆驼产于中亚及我国。最迟在东汉时期,四川汉画像砖上已有表现。隋唐时期,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骆驼逐渐成为艺人工匠喜爱的表现题材,这种偏好也反映在唐三彩的制作中。
     
    花瓷双系注子,唐,高27.1cm,口径12.2cm,底径12.5cm。
    注子口外卷,短颈,长圆腹,平底。肩上一侧置短流,另一侧置连于颈、肩的曲柄。另两面各置一圆系。釉呈黑褐色,施釉不到底,肩部有大块蓝斑3组,柄、口、颈、系均微带蓝斑。
    此注子造型古朴典雅,黑褐色釉面上星星点点自然流溢的蓝色斑纹,颇增添其艺术魅力,是唐代注子的典型之作。
    注子亦称“执壶”,是古代酒器而非茶壶。盛行于唐中期至宋代,是由魏晋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鸡头壶或盘口壶演变而来。唐代早期,器身矮胖,颈短,腹部浑圆饱满,流短,施釉不到底。晚唐、五代时,器身加长,颈部加高微细,腹呈椭圆或瓜形,流与柄加长,显得轻盈秀丽。宋代壶身更趋瘦长,以瓜棱形为常见,流、口和柄加高,部分制品常与温碗配套使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