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金融贸易、文化传媒为代表的三大利器打破传统边界将全球各地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牵动各个行业纷纷卷入“全球化”“一体化”的浪潮。在这种背景下,好莱坞在制片与资本经济运作层面日益成熟的“全球-本土”化运作成为常态,建立走向文化的“全球本土坞”成为其必然的目标。美国动画电影也不例外,其对文化的深入表达与认同追求一直贯穿始终,并越来越具有战略高度。从文化图式、文化认同与接受的角度审视美国动画的成功经验,可以获得新的启发。 首先,基于文化图式理论,观影过程其实就是在观众的潜意识中进行文化图式建构并使之认同的过程。美国动画电影给观众带去的广泛而新颖的各种关于美式文化的事实与概念图式。这些图式在影视动画中被重新包装,暗合美国历来倡导的意识形态话语及其修辞,并以“美国梦”和美式生活方式的美好呈现、向往与追求为主要精神特征,在美国动画电影中被反复演绎。 美国动画电影通过三个层次、多重路径实现其文化图式建构:一、在感官层面,通过文化图景的视觉奇观表达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观影体验、重新定位其审美趣味。二、超脱于当下生活和身份归属,通过付诸身体修辞的叙事,将大众对于个人的自我实现与反叛、抗争与追求的幻想和崇拜带入到故事角色的冒险历程中,以完成自我身份认同、自我实现的镜像映射。三、在价值认同层面,通过现实隐喻、解构、戏仿与反讽等手法,运用经典的善恶二元论谱写美式神话,呈现完美的价值追求与普适情感,以使民众产生共鸣和精神向往,从而能够触及不同文化的内核,以扩展建构新的观念图式。 进一步看,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打开市场、推行文化战略,好莱坞从原来简单的“国际化”推销,走向了更宏大的“全球化”运作。整个好莱坞电影工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结构性调整,必然影响到美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和制片策略。美国动画电影的“身份”随着世界各地“本土”合作者的参与而趋于多元化,并呈现出弱化族群身份、放大普适情感与诉求的“去民族化”内容的创作趋向。其高明之处在于其文化行为与精神的去民族化,而非民族视觉元素和题材的去民族化;这种文化杂糅为其争取到了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文化认同,令美国动画不断延续历史的辉煌。 同样的时代语境下,中国动画要重新崛起,美国经验值得借鉴。长久以来,国产动画对核心文化的挖掘缺乏深度,对核心精神的表达缺乏力度,对国家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理解缺乏高度,对民族文化图式的建构缺乏技巧。如何客观剖析美国动画的整套体系、批判地学习其先进之处,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动画加以改良、改进,值得学界、业界共同深思。 (摘编自《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5期《新世纪以来美国动画电影的文化认同策略及其文化图式建构回溯》,胡子轩/摘编) (作者: 李刚,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动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南加州大学影视与艺术学院访问学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