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综合研究 >

刘海粟在华东艺专时期教育思想的探讨

http://www.newdu.com 2019-09-27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 夏燕靖 参加讨论

    题记 在刘海粟教育思想研究中,关注新中国建设初期在高校院系调整中实现的三校合并,即华东艺专时期刘海粟教育思想的探讨非常重要,这是刘海粟早期教育思想的重要延续,其中有着对新中国艺术教育奠基性的构想,以及为新中国艺术教育拓展的明晰思路。由之,我们可以负责任的说,从上海美专到华东艺专及至南京艺术学院的百年发展历程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且都包含在刘海粟三次出任校长的教育生涯的履历当中,刘海粟教育思想具体而生动地体现在他对学校发展的精心谋划之中。这里,我们应该强调的是,上海美专并非是在1952年院系调整的国家战略中被中断,华东艺专及南京艺术学院就是中央人民政府命名的继承者,并且在山东大学艺术系和苏州美专共同并入之后,伴随着新中国70年历史进程而获得快速蓬勃的发展,这一史实值得写入新中国教育史当中,如果不是这样,那全中国就没有百年老校名校之说了。
    
    刘海粟(1896-1994)
    刘海粟作为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其在华东艺专时期教育思想主要可归结于三点:
    一、刘海粟从旧时代走来,转而面对新时代,主动接受新思想,热情讴歌并参与新中国艺术教育事业;
    二、刘海粟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对艺术教育新思想、新观念由认识、理解到接受的过程,从而在教育思想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倡导根据新民主主义的文艺方针与方法,培养为人民服务的美术工作者应有的技能和知识;
    三、对比刘海粟在新中国建设初期逐步形成的教育思想,隐显了贯穿其早年“不息变动”办学理念逻辑关系。
    从上海美专到华东艺专,其历史沿革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而发展。当历史跨入1952年9月,上海美专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过程中,与苏州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迁至无锡社桥办学,这于刘海粟个人经历来说是一件大事,这是上海美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新生的开始。故而,就历史事实而言,我们不能说上海美专的历史终结,而是三校合并成为华东艺专,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作为中国最早的有着百年历史的艺术院校,其事业获得日益壮大。1952年11月4日,刘海粟被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局任命为华东艺专专科学校校长,从私立学校的校长转变为公立学校校长,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真正成为一位新中国艺术教育家,此后直至1983年,长期担任华东艺专和南京艺术学院校长,成为积极推进新中国艺术教育事业发展推动人。
    一 迎接曙光:坚守上海,积极参与新中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奠基工作
    抗战胜利后,要求和平的民主呼声日益高涨,但国民党当局依然坚持独裁和内战的顽固立场,疯狂镇压民主势力,美专师生受刘海粟倡导的进步思想影响,在全市争取和平和民主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用绘画的武器进行宣传鼓动,在运动中形成了显著声势。1948年6月5日,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各大学参加争取和平反美示威大游行,派特务打手冲进上海美专,制造了“六•五血案”,并逮捕了进步学生。刘海粟闻讯后与副校长谢海燕一同去提篮桥监狱看望学生,并当即与上海警察局局长宣铁吾展开交涉,同时他又找时任上海市市长吴国桢,严正要求释放美专学生,并为在监狱中的学生请了抗日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大律师史良为之辩护。刘海粟一方面积极争取释放学生;另一方面严肃惩治勾结校外特务制造“美专惨案”的特务头目李文汉,将其逐出校门。当时任上海市国民党党部的官员方治要求刘海粟撤销决定时,刘海粟态度坚决,严词拒绝。之后,在几经辗转努力下,狱中学生终于获得释放,并相偕奔赴解放区参加武装斗争。在校师生也在时代大潮的感召下,紧密团结,坚持护校,迎接解放。这足以证明,在白色恐怖盛行的年代,上海美专能够度过重重难关,在苍茫大地上扎稳根基,与海老的力主沉浮不无关系。1949年初,当亲朋好友纷纷离开上海去台湾、香港及国外时,刘海粟决意留在上海。海老的弟子曾是上海美专毕业的文化部离休干部方秀桐回忆说:“这个我们都知道,吴国桢要请他到台湾去了,发通知要他们去啊,他不去,这个解放前就知道了。”
    据说,刘海粟做出这个决定与一个神秘的口信密切相关,那是周恩来托人转达的,在他撰写的《存天阁谈艺录》一书里我们可以找到刘海粟对当时情况的记载:
    “在解放战争快要结束之前,他(周恩来)辗转托人带信到上海来,要我留在国内,也不要到台湾去。”
    不久,人们很快就惊喜地看到,在上海大世界楼上,挂出了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这是上海美专师生创作的、也是上海地区最早表现人民领袖题材的美术作品。组织绘画的是上海美专地下党,用的材料由刘海粟出资提供。上海美专毕业生,曾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家汪易扬回忆说:“当年第一个上街的,第一个有组织的宣传队,第一个下工厂的,第一个把领袖像挂到上海大世界楼上的,是上海美专,行动这么快,这么及时地就出来宣传解放,跟海老对我们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在新中国最初的两三年里,刘海粟的工作是繁忙的,一方面要接受新时代的工作转变;另一方面要谋划学校的发展。但刘海粟仍然坚持写生,而且写生作品的精气神发生了转变,即以讴歌新社会、新时代风貌为主题。诸如,1949年8月在上海刚解放不久,他便去苏州邓尉山下的光福古镇司徒庙写生,以庙内四株两千年古柏为对象,表现虽经千年风霜雨雪,日曝雷击的侵袭,却依然遒劲壮观,堪称天下奇绝的古柏盛景,取名《汉柏图》,以此表现新时代的新气象。与此,他的大部分精力又投入到学校管理事务之中,他要求教研室或系部,根据新社会的发展需要,积极主持修订教学计划和课程方案,自觉参加各种学习会议,紧跟上新时代的步伐。
    二 1952年接受上海美专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的并校与迁校
    1950年8月14日,教育部公布经政务院批准的《私立高等学校管理暂行办法》,这一《办法》规定私立高等学校办学的方针、任务、课程、教学及行政管理,均须遵照《高等学校暂行规程》及《专科学校暂行规程》办理。私立学校的行政权、财产权均应由中国人自己掌握。《办法》还规定,全国私立学校无论过去已立案与否均需重新申请立案,校长由校董会任免报部备案。此时,于1935年立案的上海美专亦在此列,成为新中国推动新教育管理体制的学校之一。
    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市政府发放的私营企业(学校)财产登记表上,上海美专已拥有固定土地和数目不菲的资产,年收入均达到3-7万元。(见于上海档案馆馆藏SC084-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字第一二二号,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舍用地报告,上海档案馆馆藏SC016-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年度经费计算书,SC048-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出入经济状况表)这可说是与创办人刘海粟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其苦心经营美专大小事业密不可分。 从辛亥革命至1949年上海解放,历经了北伐、抗战和之后的人民解放战争,在此期间出现有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以及新旧时代变迁,美专的财务状况又时起时落,刘海粟苦心经营,在没有得到所谓官方资助的情况下,作为私立学校校长的刘海粟顶住了重重压力,仍将上海美专的校产和教学条件带入到新中国建立的新时代。1952年,为收回教育主权,改造旧式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计划需要,更加集中和有效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全面布局以综合、分类(师范、工业、农业以及各种行业为划分的院校设立,艺术院校列期间),上海美专因校舍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而暂时迁出上海,与颜文樑于1922年在苏州创办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以及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址暂设于江苏无锡社桥,这是属于华东局文化部管辖的大区艺术院校。1952年12月8日,新学校在无锡正式建校,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负责人在会上宣布了学校领导人,以刘海粟为校长的领导班子得以确定,自此建校后的工作全面展开并得到协调安排。自此,上海美专在三校合并后,在国家宏观调控教育政策指导下,延续了自己的血脉并获得了新的发展。其办学规模朝向全科艺术方向发展,在师资力量上,吸收了更多的艺术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服务和培养实用人才提升了能力。而上海美专“不息变动”的精神之源,也在三校合并后,从上海乍浦路、苏州河一路绵延到了无锡社桥,又绵延到了南京丁家桥、黄瓜园,成为百年南艺的基石,更成为一代代南艺人精神上的坐标。
    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在接到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政令,到着手美专举家搬迁,留给刘海粟和学校的时间极为有限。在此情况下,刘海粟依然接受“决定”,并将学校搬迁之事做了妥善安置……据现存于上海档案馆的刘海粟相关信札记载,刘海粟在当年写给华东局领导信中说道:“全校师生,浩浩荡荡迁去无锡。当我们到达无锡车站,苏州美专师生同时到达,就在那里会师。领导告知大家说,因为江大校舍还没准备好,暂时搬到党校先住下来……。”此外,在1952年上海美专学校送给刘海粟的纪念册上,刘海粟题词写道: “  艰苦缔造的美专,为了中国的新兴艺术战斗了四十年,现告一段落,调整为华东艺专。伟大的精神和灿烂的成绩,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里。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七日全体师生前往无锡,一切的一切都贡献给祖国! ”
    可以说,刘海粟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将自己奋斗四十年的美专无私献给了新中国。也正是刘海粟的慷慨无私,使得上海美专的血脉能够在合并后得以延续并茁壮成长,不息变动的艺术精神与时代召唤的家国情怀融为一体,成为了今天南京艺术学院的精神底蕴。
    三 1952年出任华东艺专校长,成就上海美专源远流长的文脉
    1952年刘海粟出任东艺专校长。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部长彭柏山说,海老可以不去管学校具体行政事务,主要精力投入到创作中去。然而,刘海粟虽以创作为主,但依然时刻关心华东艺专的建设和发展,因为这所学校就是上海美专的延续,他对学校发展充满热情和关切。
    刘海粟以自己在艺术界的影响力,为华东艺专办学铺垫了基础。以美术系为例,1952-1953开设的专业课程保保留下了美专时期的课程设置体系,即理论课程与技法实践相结合,此外重视学生全方位培养,培养文化综合技法特长型人才,均继承了上海美专的传统。概括来说,华东艺专建校后至1957年,其艺术实践与创作研究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以学校创作研究室为主负责日常教学与创作活动;其二,以各系、各专业为主建立教学创作的管理基层组织系统,这与刘海粟为上海美专时期奠定的系部教学管理模式接近,相互配合。上海美专时期,在开设中国画、西洋画系之外,开设了绘画研究所。当时由潘玉良任所长,主要工作类似今天艺术院校的研究所性质,承担教学与科研的工作任务。华东艺专时期,成立的艺专创作研究室,为学校发展储存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学者和艺术家,使学校在学术研究方面夯实了基础。像谢海燕、俞建华、陈大羽等都是创作研究室成员。此外,华东艺专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许多方面与上海美专有继承关系。比如,在教学模式方面,上海美专重视写生、重视田野调查、重视开办展览会的传统在华东艺专得到了继承,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华东艺专美术系均会安排师生下厂下乡考察创作,音乐系自1953年以来,组织师生对江苏省的地方音乐进行整理,派教师专程到安徽大别山山区收集山歌、民歌,1955年以后,音乐系全体师生每月进行一次地方戏曲的观摩外,还重点观摩了许多国外艺术代表团的国际演出。在课程设置方面,以美术系为例,参照上海美专的课程安排,华东艺专同样开设了绘画创作、绘画理论、透视学、文学、书学、解剖学、美术史、绘画实习等课程。
    可以说,“不息的变动”自海老提出以来,成为了每一代南艺人艺术道路上的坐标,也是信奉的真理,“不息的变动”在办学中体现为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结合南艺自身的特色追求不断的突破与发展,这种不断变动的创新精神使得合并之后的华东艺专完整保留了自上海美专、苏州美专和山大艺术系合并之后薪火相传的血脉,使得三校合并走到一起的师资群体没有因为再次迁校而走散,特别是原有的综合性艺术院校的体制获得完整的保留。以至于六年以后,在无锡刚刚稳定下来的华东艺专再次迁往南京,其仍然在短时间内调整恢复了过来并继续向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这与老一辈人传承下来的精神气质密不可分。
    如今,我们再度重温刘海粟的教育思想,将其总结归纳为两点:一、理论加实践的综合教育之主张。诚如,刘海粟在《谈中国画的特征》(《美术》1957年6月号),《诗书画漫谈》(《文汇月刊》1980第3期)都谈到了离开理论学习的技巧是盲目空洞的,反应在办学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想结合的模式从上海美专延续到了华东艺专以至现在。二、与时俱进的教育方针,尤其是在私立办学的上海美专,美专仍然能够紧随时代发展要求,在时局动荡、战乱纷繁、民智闭塞的环境下不断调整教学结构、院系结构。上海美专从一所私立学校变成公立学校华东艺专,其中还经历了数十次大大小小的搬迁,它仍然能够迅速地适应过来,并成为领头羊式的角色,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培育了大量人才,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搭建起了基本的框架,可以说“不息的变动”铸就了这所学校自上海美专建校以来便有的在困难中抓住机遇,在困难中迎难而上的精神,这跟刘海粟提出的“不息变动”的精神是紧紧相依的。
    结语:一条延续文脉,是南艺人前行道路上的坐标
    刘海粟在华东艺专时期的教育思想与他一贯主张的“不息变动”的精神吻合。作为一名艺术家,刘海粟在其艺术道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各种优秀元素,最终形成了其“不为形役、不求合矩”的鲜明风格。作为一校之长的刘海粟,在学校发展的各个时期,始终牢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带领上海美专师生完成数十次搬迁和院系调整,可学校的课程安排乃至校舍迁移,事无巨细均无不当。刘海粟以勤勤恳恳的治学态度,让上海美专的血脉和精神一直延续至今而未曾中断。作为一名教育家、艺术家刘海粟在各个历史时期,洞察把握时代,践行教育新模式、新理念,并具体体现于上海美专、华东艺专和之后的南京艺术学院的教育教学之中,为新中国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我们重温刘海粟教育思想,理应明确在“不息变动”治学精神引导下,所体现的顽强生命力和创新力,是促进艺术教育获得全面发展的原动力,南京艺术学院今天能够位列于全国艺术院校的前列,这与刘海粟的教育思想始终践行分不开,这条血脉的延续依然是南艺人前行道路上的明确坐标。
    参考文献:
    1、《南京艺术学院校史1912-2012》第56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纪录片《史良》,2013年7月。
    3、《南京艺术学院校史1912-2012》第56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朱瑚,《忆刘海粟校长1949年执意留大陆迎解放》,《中国美术馆》2007年第5期,第123-125页。
    5、刘海粟著《存天阁谈艺录》,第163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9月。
    6、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纪录片,百年人文《刘海粟》2017年11月。
    7、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欣《1950年代初的刘海粟与上海美专》,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专栏,2016年8月23日。
    8、上海档案馆Q250-1-299、Q250-1-286-A。
    9、王欣《1950年代初的刘海粟与上海美专》,《东方早报》,2016年8月1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