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支持、民族文化宫主办的新年特展“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正在北京举行。这是该展首次在北京展出。它曾作为文化部、甘肃省人民政府...
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2003年颁布,非遗保护的热潮在全球各地出现。总体而言,保护非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对...
澄城县位于陕西渭北高原东北部。据《商周考古》记载,澄城刺绣可追溯到商周时期。澄城刺绣在民间以母女、婆媳、邻里之间的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是男...
非遗的展示,非遗的传承,到底是自生自灭还是政府主导?上海市民更希望看到弥足珍贵的非遗音乐能实现吗?一定要到“出产地”才能欣赏到吗? 不久前,上海徐汇区的梅陇文化馆上...
日前,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杭州千岛湖召开。武汉纺织大学应邀出席并参与展览,现场向与会者展示了近年来学校在汉绣、刺绣、叠绣、布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黄陵面花是流传在陕西省黄陵县农村的一种汉族民间传统风俗礼馍,以做工精巧、造型别致而著称。黄陵面花在当地民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公祭民祭黄帝时必不可少的祭品,自古以...
韩城秧歌俗称“唱秧歌”,是一种融民歌、说唱、舞蹈为一体,并向戏曲衍化且初具戏曲雏形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俗称“对对戏”。韩城秧歌大都由一旦一丑(最多不超过3个角色)来...
西秦刺绣历史悠久,经考古发掘证实,在宝鸡西周井姬墓中已有绣品出土。西秦刺绣经过30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到明清时已经成熟,达到鼎盛时期,形成了平绣、悬绣和拼贴缝制结合的...
眉户是陕西地方剧种之一,也称为“陕西曲子”,唱眉户也称为“念曲子”。因产生于陕西的户县(今西安鄠邑区)和眉县两地而得名,又因其曲调缠绵委婉,使人入迷,故又称为“迷...
陕北道情历史悠久,是在陕北广泛流传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曲唱形式。它源于唐代道教徒颂经的经韵,后经宋、元、清历代衍变,成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道歌,其流行于北方一支在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