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再问:双年展何以纷至沓来?
时间:2024/11/28 06:11:28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朱洁树 点击:次
仅仅相隔两天,两个双年展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开幕。而在中国,乃至全球各地,更多双/三年展正在发生。伴随着双年展的迅猛发展,人们也不断对于其制度和现状提出问题,同质化、商业化、学术化与大众化、全球化与本地化……以及,也许是最根本的,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双年展呢?《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本期将对此进行探讨。 女舞者赤裸着双脚,充满耐心地清扫着地上一堆谷物,仿佛是在地上书写,扫帚掠过之处,圈画出一片充满禅意的小宇宙。不远处,是一张长条桌,每逢月圆之夜,科学界、商界、艺术界、哲学界精英在此会聚,就如同曾经的“伯明翰月亮协会”,点亮人类探求奥秘的好奇心。 这是2016年11月11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的第11届上海双年展现场。本届双年展主题为“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来自印度的主策展团队Raqs媒体小组,试图通过92位/组艺术家的作品,唤起人们对于世界和自身的更多疑问。 11月9日,第三届CAFAM双年展在北京中央美院美术馆正式开幕。美术馆大门外搭建的脚手架应和了“空间生长”的主题概念,观众可以扫描脚手架上的二维码在线体验这项颇具实验性的展览。本届CAFAM双年展对于双年展体制本身进行反思,探讨展览民主化的方式,因此撤销了传统双年展核心的“策展人”角色,改由通过“空间协商”的方式,将艺术家探讨生命、儿童成长、消费社会等问题的作品,搬到相应的公共空间——医院、学校、商场。 仅仅相隔两天,两个双年展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开幕。而在中国,乃至全球各地,更多双/三年展正在发生。在黄河与沙漠之间,首届银川双年展正在年轻的银川当代美术馆举行;在西湖之畔,以杭州地缘特色为基础的纤维艺术三年展在浙江美术馆持续;以“当下档案.未来系谱:双年展新语”为主题的台北双年展反思美术馆的地位和角色;以“镜子地图集”为主题的新加坡双年展则着眼于亚洲地域的民众所共享的复杂社会、政治、地理和历史关系;在韩国,光州双年展、釜山双年展和首尔媒体双年展于9月初同时开幕;在日本,三年一度的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刚刚落幕,茨城县北艺术祭和埼玉三年展也正试图通过艺术的力量重新激发当地城市活力;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依然在持续,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建筑师冲向一个又一个“前线”,试图用空间营造去应对所有灾难;在巴西政局翻云覆雨之际,圣保罗双年展的参展艺术家也以各自方式回应主题“不稳定的现实”;在土耳其,第三届伊斯坦布尔设计双年展开始反思设计对于弱势群体的忽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双年展试图利用让·热内的《阳台》作为楔子,打开一个革命和反革命、现实和虚幻的争论空间。甚至在百慕大三角洲,也有一个双年展正在举行,第12届百慕大双年展以“这是关于现在:当下的记忆”为主题,探讨全球交流时代的信息、物质和时间的超饱和状态。 “双/三年展是过去20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形式,也是决定当代艺术形式、趋势的重要力量。”国际双年展协会主席、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李龙雨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表示,“全世界目前有280个双/三年展。中国是拥有双/三年展数量最多的国家,有13个,接下去是韩国,11个,日本有10个。这三个国家加在一起是34个,全部是在1990年代以后诞生的。” 德国艺术史学家汉斯·贝尔廷(Hans Belting)参与编辑的《全球当代与新艺术世界的崛起》收录了“全球双/三年展”的发展列表,清晰显示出过去20年间周期性展览的井喷状态。然而,鉴于双/三年展的发展过于迅猛,全球的双/三年展不断地诞生与消亡,也许任何一则报告都无法做到完整即时的呈现。 伴随着双年展的迅猛发展,人们也不断对于其制度和现状提出问题,同质化、商业化、学术化与大众化、全球化与本地化……以及,也许是最根本的,我们需要这么多双年展吗? 也许,通过对国际双年展的历史背景进行考察,加上双年展相关人士的意见,有助于我们对身边的双年展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事实上,当下双年展所面临的诸种问题,与当代艺术,乃至当今时代,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还是海》倪军个展上海开幕
- 下一篇:图像•画意:工笔画在图像时代下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