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3》:没进入主题 拆成两部多此一举
时间:2024/11/28 08:11:10 来源:1905电影网 作者:桃桃林林 点击:次
如今电影圈有个非常坏的习惯,就是原本一部电影就能讲完的事,非要拆成两部或是三部。好像从两部变成三部的《霍比特人》,被拆开的《太平轮》,以及分成上下两部的《饥饿游戏3》。 把原本一部的素材剪成两部上映,票房自然多了很多。不过,电影品质就很难保证了。大量无用的对白、拖时间的废话,却成为影片的主要部分。观众辛辛苦苦熬过一两个小时,却发现,这电影基本什么都没讲,这大概就是《饥饿游戏3(上)》带给我的最大感受。 作为“暮色”系列之后最知名的青少年小说改编电影,“饥饿游戏”在票房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每一部都有非常好的票房成绩。难得的是,这个系列在媒体评价上也收到了颇多好评,远不像“暮光之城”那样恶评如潮。尤其是《我是传奇》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接手这个系列之后,第二部的品质比上一部有了明显提升。无论是剧情深度还是精彩程度,都让人看到了些许惊喜。只可惜,由他执导的《饥饿游戏3(上)》却出现了明显的退步,我们只能将这种退步归咎为一部拆成两部的创作思路。 试着回忆一下,《饥饿游戏3(上)》大概只讲了一件事,就是媒体对大众的控制。国会区的统治者利用媒体给大众洗脑,达成他们假想的和平。而13区的反抗军们同样用媒体作为武器,拍摄宣传视频,去唤醒大众,以嘲笑鸟为名,让大家团结起来,去反抗国会区的残暴统治。于是,整部片子就围绕这一个话题反复拉锯。你拍一段宣传视频,我来一段洗脑采访,你说我在说谎,我骂你是骗子。大概几场戏就能解决的问题,却非要用一部片子来讲。为了能多骗些票房,片方实在是太努力了。 注水拍片法已经成为电影圈的恶习,无论好莱坞还是内地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就好像当初的《霍比特人》,拍两部都嫌多,最终却给扩成了三部。最终的结果就是,三部的节奏变很慢,废话变很多,影片质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即便有宏大的中土背景,却永远也无法达到当年《指环王》三部曲的水准了。而内地电影圈对拆解电影同样颇有心得,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冯德伦的“太极”,那个片原本是要一路注水拍三部的,结果只对付了两部就彻底消失。还有去年甄子丹主演的《冰封:重生之门》,同样是一部拆成两部,30分钟能讲完的事情,非要弄成一部电影,莫名其妙的胡讲一通就草草结束,一副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架势。结果,到现在这下半部还是不见踪影。如果不拆成两部,或许在质量还能有些提升。可惜机关算尽,观众却全不买账。弄不好,这辈子我们也看不到他们的下回分解了,不是么? 最终,《饥饿游戏3(上)》的所有努力都只是在为今年上映的下半部做铺垫罢了。它的作用大概只有一个,就是告诉观众:我们还有下半部,用不了多久就要上映了。你们再忍忍,我们一定会给你一个更精彩的结局,一个大众觉醒推翻极权统治的结局。好吧,这个结局大概是本系列唯一值得一说的地方了。不同于“暮光之城”那种一生纠结于情爱的青少年小说,“饥饿游戏”大体还有些社会意义,那就是反乌托邦。 近几年,很多青少年小说都喜欢设置一个反乌托邦的背景,比如《移动迷宫》、《分歧者》……故事的背景都有一个邪恶的集权小团体,妄图控制世界。以主人公为代表一群青少年,觉醒、反抗,最终改变这个世界,成为救世主。归根结底,无外乎是满足青少年们的假想,让这些在社会中尚没有什么地位的年轻人,在电影或书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打倒那帮邪恶的成年人,主宰自己的世界。虽然有些幼稚,却也对青少年有个启蒙作用,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就像“饥饿游戏”的女主角凯特尼斯,年龄不大,却是她那个世界的救星,也是很多年轻人的偶像。 或者,整个《饥饿游戏3(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可以去纪念片中已去世的奥斯卡影帝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在片中重遇意外去世的他,倒也是电影独特的魅力——让时间留驻的魅力。这恐怕是本片为数不多的看点了。 文/桃桃林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