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贺岁电影《私人订制》:冯氏喜剧之路怎么走
时间:2024/11/28 06:11:37 来源:新京报 作者:newdu 点击:次
《私人订制》遭遇差评引热议 《私人订制》4天票房3亿2,创下华语电影首周末票房纪录。然而,口碑却不像票房一样高歌猛进,一些影评人展开了“比犀利,赛刻薄”的竞赛,将影片贬得一塌糊涂。普通观众的点评温和得多,但也不再是以往冯氏贺岁片一出,观众喜大普奔的劲头了。冯氏喜剧过时了?喜剧之路怎么走? 热点与争议 冯氏喜剧过时了? 近年的冯小刚,已经从单纯的导演,向股东、投资人等多元化的社会身份转变,当年的“平民导演”已经进化成“股东导演”了。 因为剧本创意就是炒当年《甲方乙方》的剩饭,所以无论行家还是一般观众,都把《私人订制》和《甲方乙方》做关联对比。当然我也不能免俗,给出的简短评价如下:冯小刚拍了十六年电影,转了一圈,终点还不如起点。 《甲方乙方》之所以被人津津乐道,很多人总结原因是“接地气”,让我诠释这三个字,那就是——平民导演拍了一部讲述平民生活的电影,让平民看了很喜兴,有一种来自底层社会短小精悍的写实,俗得很透彻很直率。但是看了《私人订制》你会发现,16年后的平民导演早已攫升到各种高端成功群体去了,不过他对“平民”的理解还停留在当年。为了取悦现在的平民,冯小刚努力回味着自己曾经是平民导演时的感觉,却忽略中间有十六年时间差这么严重的问题,这种只瞄准社会定位而忽略时空运行所造成的后果,用现在网络流行话说就是“端着”。 这几天舆论对这部电影的负面评价很多,吐槽很猛同时票房也很好。我想这并不是特别矛盾的地方,因为这两个谓语前面应该有不同的主语——猛烈吐槽的是观众和影评人,他们已经熟悉了中国电影十余年商业化浪潮的发展,愈加成熟,学会了用恶搞的语气对各种影片加以评判;而喜人的票房归功于本片制作兼发行商华谊兄弟强大的宣发势力,观众即使有强烈的吐槽需求在影片上也没有选择余地。 当冯小刚在今年年初宣布要以“大俗”的风格来打造《私人订制》以取悦观众时,他已经处在一个发生剧烈变化的时代了:从2012年末《人再囧途之泰囧》创造票房奇迹开始,2013年就是中国70后新生代电影导演扎堆登台亮相的一年;与此形成反差的是老导演的偃旗息鼓,张艺谋和陈凯歌在今年都没有动静,冯小刚成了孤独的50后。2013年,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导演进行新老交替的门槛儿,而冯小刚却依然抱着原封不动的意识推出《甲方乙方2》,这本身就显得落伍和很不合时宜了。 其实不只是时代变了,冯小刚的身份也早已经发生了变化。近年的冯小刚,随着华谊兄弟的壮大和上市,其身份已经从单纯的导演,向股东、投资人等多元化的社会身份转变。尽管世人还公认他是一位成功的导演,但当年的“平民导演”已经进化成“股东导演”了。从《私人订制》尚在筹划开始,冯小刚就是秉着多重身份去打造这个电影的,他头上的身份帽子和心里装的事情都太多了,而在掂量这些身份和心事的过程中,导演这个职业和电影这个纯粹的艺术,都没有排列在优先位置上。当年他的成功是因为他能甩开桎梏,没有让自己成为“装在套子里的人”,但现在他正陷入另外一种桎梏当中,已经给自己做了一个很美好的茧壳。 如今喜剧之路已经越来越不好走,但喜剧却仍然供不应求。现在警匪片、惊悚片与魔幻电影当道,也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适逢辞旧迎新之际,观众更希望能够看到质量精良的喜剧。不过从《私人订制》上映后的口碑来看,观众的这一需求恐怕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