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艺术鉴赏 >

构图简练 写意豪放——读潘天寿《鱼鹰图》轴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现代著名的画家、教育家。擅长写意花鸟,兼擅指画,笔墨苍古,大气磅礴。一生留下众多书画墨迹,并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等理论书籍。
    潘天寿所绘《鱼鹰图》轴(见图),纵56、横39厘米,纸本水墨。画面右上有作者题识:“邱龙同志鉴可,六二年。”下方另有草书款识:“芙下夺蕖字,壬寅芙开侯寿”,钤白文“潘天寿”、朱文“不雕”二印。
    画面主题为一只鱼鹰栖息于荷塘边的竹枝上静待猎物出现的情景。在一丛水草间,数枝荷梗兀立,却不见荷叶与水之涟漪,留给读者一些想象的空间。一根竹枝从画右伸进来,错节延伸,截去枝尖部分。画幅左侧虚空,一只全身乌黑的鱼鹰停歇在枝干上,与整个画面构图比较,显得体型硕大夸张,写意奇崛。鱼鹰尖锐的锋爪紧紧抓住枝茎,扭头向下,紧抿长长的尖嘴,敛翅欲展,锐利的目光在水面上逡巡,虎视眈眈,似乎正蓄势待发,给水面之下的猎物以致命一击,造型生动逼真,形神兼具,栩栩如生。
    此画款识所提到的“邱龙同志”即童邱龙将军。童邱龙,1920年出生于湖北武汉黄陂童家湾,早年参加过“一二·九”武汉学生救亡运动。1937年10月入伍,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过指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干部部部长、装甲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炮兵副政委等职,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山东省军区顾问,正军职离休干部。2008年2月因病在济南逝世。1988年,他将多年省吃俭用收藏的100幅名家书画捐赠给武汉市,所得奖金全部捐给黄陂,支援家乡建设。在这些书画真迹中,不乏明代谢时臣、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王铎,清代黄鼎、郑燮,近现代徐悲鸿、潘天寿、黄胄、李苦禅等著名书画家的作品,被武汉博物馆永久收藏,这幅潘天寿上世纪60年代赠给童邱龙的《鱼鹰图》轴,即为其中之一。1997年,武汉博物馆主编的《童邱龙捐赠书画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潘天寿的花鸟画独具特色,在他的鸟禽题材中,老鹰、秃鹫、鱼鹰、八哥、山鸟比比皆是,对鱼鹰尤其钟爱,在他赠给友人的花鸟画作品中,鱼鹰图可以说是创作最多的题材。整幅画面简约疏淡,构图既有马远重视边角的特点,又有夏圭以半边景物表现空间的艺术张力。布局左空右满,高低上下,虚实相映。在画左中下方大片留白处,虽不见水波荡漾,但通过水草、菖蒲的生长及枝上鱼鹰的举止神态,让人明显感受到塘水的存在,充满了视觉效果。潘天寿的写意花鸟远师徐渭、朱耷、石涛等人,后学吴昌硕,布局善于造险、破险,构图多夸张独特,用笔洗练劲挺,粗放灵活。这幅画以大写意手法勾勒,施以水墨,指头与墨笔交替并用,用笔以方笔侧锋为主,线条沉郁劲健,雄健豪放;墨色浓淡相宜,凝练朴厚,酣畅淋漓。尤其是画面主体鱼鹰以浓墨洇开,以沉厚的墨笔扫出身体轮廓,再以指头渲染,落笔大胆,鸟爪弯曲如钩,目光犀利如电,较之鸟身,鸟喙显得有些硕大而夸张,鹰喙线条遒劲,凶狠毕现,突出了鱼鹰鱼类捕猎者的猛禽习性,平中见险,笔墨隐隐有金石意味。作者采用折枝法绘竹枝,竹节瘦长劲直,线条韧性十足,尽显潘氏“强其骨”的画风;水草、菖蒲简笔轻扫,兼以指画而成,塘水则以纸张之自然色彩呈现,黑白分明、气韵生动,将潘氏花鸟画立意简率奔放、境界疏朗开阔、“一味霸悍”的艺术特色展示得淋漓尽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