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艺术 >

美术馆里的风景


    和往常一样,今年的十一假期我在工作室里创作,做雕塑、画画、写文章。而国庆节这一天,我是在中国美术馆里度过的。作为中国美术馆馆长,每年的大年初一、十一这样的重要节假日,我都会在馆里值班。
    观众是美术馆里最动人的风景。我特别喜欢欣赏这道风景。平时因为工作较多,很少有机会与观众畅谈。但当你看到观众凝视、品味作品时,便会觉得作品与观众所构成的画面就是一幅感人的绘画。国庆节观众非常多,有老人、有小孩,有一家几口,有从全国各地赶来北京度假的人。他们选择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来参观美术馆,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美术馆里欣赏艺术的观众所构成的风景,也折射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场景,不仅发生在中国美术馆,也发生在许许多多的省级、地市级的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电影院中。如今,几乎每个地级市和许多县级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在节假日去这些文化艺术场所进行社交和精神文化消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日常选择。
    过去,我们很少在普通人家里看到什么艺术品,顶多是贴一点纸质的印刷品。现在,书法绘画作品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艺术品摆件已经成为不少人家里不可或缺的装饰。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欢喜是发自内心的。现在,每个城市的广场上几乎立有雕塑作品,而在七八十年代,城市很少有雕塑,即使有,也往往是手法单一、内容单一。改革开放以来,各种风格的雕塑作品在城市广场上竖立起来,虽然不都是精品,但是我们有包容的胸怀,不拘一格的作品涌现出来,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我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走出家乡去外地求学的。那时人们的服饰和发型十分单一,和现在是天壤之别。今天,人们的审美越来越多元化,对美的理解更加广阔和深厚,对新鲜事物更具有包容度。人们对美的需求有多样性,人们对自身存在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烈。
    精神方面的变化与物质方面的变化是相互交织、互相促进的。我1962年出生在一个小城镇,从小城镇来到大城市求学工作,后来又出国。身份上,我从普通大学生到大学青年老师,成为教授,任中国美术馆馆长,我得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变化。
    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的精神面貌变了。人们更加自信了。今天到国外,西洋景对我们来说已经很平常。反倒是许多外国人,他们到中国时常感到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因为他们对中国带有成见,他们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停留在某些充满偏见的影像中。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还是广州、南京、西安、杭州等省会城市,它们的文化设施、交通、建筑,都比许多西方国家的大都市好。许多外国艺术家到我的工作室参观后,他们非常羡慕中国的艺术家,觉得我们国家对艺术的关心,对艺术家的扶持,是他们难以企及的。
    (作者:吴为山,系中国美术馆馆长、雕塑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