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从现代到后现代,艺术样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种样态变化的背后则是以物性为中心的范式转型。现代艺术的范式是拒绝物性的现代性分化,而后现代的范式则是融合物性...
◎康德对美学的浅定位把事物委屈为宜人风景或者宜人的形式,虽然避免了算计事物,但仍然没有达到尊重事物,因为事物仍然缺乏自足的意义,而只是迎合了主体性而被赋予了人的意...
内容提要 :云烟作为人类视觉经验的终点和未知世界的起点,一直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特殊语汇。秦汉之际,绘画中的云烟多作为神仙世界的转喻;五代、宋初,文人介入绘画创作与品评...
《民族艺术研究》2016年第3期发表孙晓霞文章《艺术学的“去美学化”倾向辨析》。文章指出,艺术学自20世纪初叶传入中国,至2011年升级为与文学、哲学等并立的一个学科门类,在这个过...
内容提要: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从“摹仿说”入手,将艺术创作看成是认识世界的手段和工具。他们从代数的角度研究音乐,从几何的角度研究建筑,从解剖的角度研究雕塑,从透...
原文作者: 胡新群,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教授 原文标题: 《先秦乐论:中国传统艺术学思想的总根源》 原文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2016年第3期 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传统艺术...
内容提要:论题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黎族情歌进行了研究,认为在黎族婚恋仪式活动中,以“隆闺”为核心形成了一个阈限空间,“夜游”、玩“隆闺”与婚后的“不落夫家”等实际...
传统艺术史把塞尚、凡·高和高更等人称为后印象派画家。“后印象派”这一名称是由英国评论家罗杰·弗莱(Roger Fry)于1911年提出的,英文名称为Post-Impressionism,也可译为“印象派之后”...
内容提要:中国传统文人画以浑然整全的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这不是形式上的浑然不分,它由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浑朴思想转来,以艺术的形式来注释中国哲学中的“无分别境界”,是...
关于新文人画的讨论与实践一直没有中断过。新文人画又与新水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毕竟所谓文人画最为核心的便是笔墨意趣。新文人画强调的是文化概念,而新水墨则有些倒...
内容提要:展衍是汉族民歌一个非常重要的旋律发展与结构手法,很少有专门和比较充分的论述。这种手法显现了历代劳动人民的音乐创造才华,也是民歌在民间音乐特有的传承方式中...
内容提要 :席勒认为,当审美主体自艺术作品获得流畅、纯粹而完善的审美活动之时,这意味着艺术作品自身的完整性,也就是构成作品所有的部分与要素都消融在整体之中,且审美活...
一件美术作品引起注目,无外乎发表和展示这两种途径,但最让作者得到一种满足感,是一走进展厅,作品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于是,就出现了...
内容提要:公共艺术的核心问题不是艺术所采用的形式问题,而是艺术与公共生活的关系问题,正是这种关系导致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造型艺术的繁荣。佛罗伦萨市民在情感上的地...
内容提要:视觉图式的现代性在于形式自律,但形式自律并不单纯在专注于形式,而在形式感知中剔除其他非视觉性因素的渗入,这唯有专注于当下才有可能。任何形式感知中都不同程...
内容提要:西方艺术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方法是20世纪艺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特点在于从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阐释各种艺术现象:有的将马克思主义视为简单的经济决定论...
作者简介:王辉,山东聊城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与市场经济相伴出现的文化现象已以各种形式...
内容提要: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不仅在中国史学研究方面贡献颇著,对中国绘画史领域也有较深涉猎,尤其是在“南画”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之所以关注“南画”,一方面是针对近...
内容提要:本文以南宋陆信忠《十六罗汉图》中的芭蕉湖石与芭蕉为纸的两个图像为引,分三个侧面论述芭蕉在中国文化史和艺术史上的意义传递,以及这种传递过程中所展现的佛教寓...
山水画的景式是山水塑造的基本形态,也是山水画欣赏的基本内容,这是山水外在美的根本元素。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景式的美感并不是以外在的自然特性来决定的,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