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子记》剧照 如果把近期马航M370的“失联”事故具象到最为个体的情境遭遇当中,《寻子记》(直译为《悉达多》)也许会是其中分散开来的故事之一。 拮据的平民家庭,父亲把未成年的儿子送往工厂,但很不幸地,儿子遭遇失踪,父亲满怀愧疚地踏遍印度的城市和乡村去找寻。尤其简单的故事线索及架构,在不少工业电影的语态下,它可以是清新温情公路片,也可以想象残酷暴力血腥的杀戮演绎。而印裔加拿大籍导演Richie Mehta选取了一种社会观察纪录式的写实主义风格来描绘,透过父亲寻找悉达多的过程,带出当代平民印度的全景式展现。作为片名及核心线索的悉达多在全片中,甚至仅有开头的一个镜头,全片以父亲的精湛表演为支撑,从最初的慌乱烦躁,到警局苏醒后满怀愧疚,再到与自己父亲电话后的释放回复,以及片末珍视身边家人的相对平复。情绪的控制和把握对演员都有着一定的挑战,也因而在有着加拿大奥斯卡之称的吉尼奖中,该片男主角也曾入围角逐影帝。 公路片的叙事场景中,该片并未通过风光映射情绪的方式进行,川流不息的街景反复出现,与各色手艺的路人询问和交谈成为找寻的主要方式,路人的演绎有着非常强烈的纪录风格。也正是在此种街道场景中,该片才凝聚了最为广袤的印度平民阶层,虽然大多是极为点到即止的肖像,但在剧情片里,亦是非常难得的汇聚与拼贴。首尾情绪呼应的嬉耍孩童,也为影片留存了无奈现实外部分温情。 与以往“载歌载舞”的印度电影不同,该片没有任何歌舞场景,即便是抒情性质的音乐,导演Richie Mehta也并未过多采用。这或许也同导演自身的身份极其相关,身处加拿大远观印度。此前2007年,导演便凭借《遗产风波》一鸣惊人,对于印度社会的阶层分化有着她自己独到的观点,各色阶层的某种假想转换也是他想极力探讨的,某种戏剧化的故事中带有着思辨的色彩。而至今日《寻子记》,导演将更多的关注投向了日益艰辛的印度平民阶层的日常境遇,戏剧化和浪漫化在现实的语境里似乎逐显其轻佻,当代印度平民所面临的深刻现实需要更为冷峻的直视。而即便导演在本片末依旧给予了某种需要平复的耐性,失踪的孩童依旧需要更为漫漫长路的等待和找寻。 德国文豪黑塞的同名巨著《悉达多》,古印度青年的求道之旅引领无数青年走向觉醒。Richie Mehta以此命名自己的电影,我不确信他是否有着某种致敬或象征,作品本身的深度或许离文学作品相去甚远,但如其阐述里所述,透过一个男人的疼痛与觉醒,或许可以给你展现腾飞大象外的另一个印度。 电影的故事也并未有终,开放结局绵延着后续的现实生活。电影作为一面镜子,如果映照到国内,我们有着《寻找袁学宇》,真相至今也同样无从考证。几公里外的丽都酒店,几千公里以外的马来西亚,以及平民无从考证的马航M370“失联”的现实有着比照冷峻电影更为诡异的窘境。 文/水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