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不在家》剧照 曾经有个四岁的小孩,拿着一个投石的弹弓,击中的巨人哥利亚的眼睛,从而帮助村民们除掉了这个恐怖的庞然大物。电影,这个对技术和艺术要求一再提升的媒体,在现今看来,真是的一只哥利亚。许多初出茅庐的青年电影才俊,就得像大卫一样,利用有限的资金、设备和班底,去调动巨人,为我所用,当然,失败者多,成功者少,而这种趋势,日渐严峻。 新加坡的年轻人陈哲艺,尽管抵押了房产,但要拍摄一部讲述家庭危机的电影来反映社会的时事变迁,听着容易,做起来很难。难处有三:一者家庭题材的影片可谓过江之鲫,那些故事套路已经被古往今来的大多数电影玩了个遍,再有新意是难上加难。二来影片资金捉襟,这意味着他不能无休止地进行故事背景的铺陈,而在这样的条件限制下能让电影反映社会景象,又添了一重登天的难处。最后,当今声名在外的现实题材电影作者也是一抓一大把,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年轻,如何用影像去比拼那些已然在电影中镌刻哲思的前辈呢? 面对这些难处,有些导演选择出其不意,搞些花秀概念草率处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出来的东西不仅肤浅,还无人喝彩。陈哲艺在这部叫《爸妈不在家》的电影里,只是贯彻了八个字:小处着眼,大处停笔。低成本、新人片,能够找到巧妙的叙事切入点,合理有效地利用简单的道具来组织和推动叙事,从而映射出家庭故事背后的万家灯火,才是最最宝贵的起步经验。 《爸妈不在家》剧照 叙事上,影片紧扣中产阶级的三口之家进行拓扑和纵深扩展。利用人物关系和人物背景的延伸,来自然带出每个人物背后隐藏的社会矛盾点。比如片中的母亲,在家人面前喜欢撑足面子,在单位里铁面无情,但面对日渐生疏的儿子时却无力回天,只能寻找贩卖成功学的江湖骗子习求存在感,下场自然是破财上当,这类社会侧影的捕捉,是顺着人物关系的主线被自然带出,看似顺水推舟的无心点墨,实则都是主创精心安排铺设。 影片中的多处细节,就是在一种反复的运用下出现新的含义,比如男孩玩的电子鸡被父亲一怒之下摔坏之后,当时正瞒着家里人在鸡蛋厂做兼职的父亲,在电视上看到了小鸡孵化的内容,便给儿子采购了生日礼物--一窝小鸡,而在生日宴会上,大家吃的主食也是炸鸡肉。在此后某个空镜头段落,我们看到小鸡已经长大,但成年的鸡马上就成了菲佣的刀下游魂和儿子的盘中餐。单说这鸡的运用,你就能发现反复经营某些“小处”,照样能营造丰富的“大环境”。同样,片中的报纸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起先家里的报纸都会被儿子剪下彩票部分,留出一个豁口。这份特殊的“开天窗”报纸便成了这个孩子乃至这户家庭的一个特征,此后的某组空镜头中,我们看到了随着微风在空中飘起的那页带豁口的报纸;再后来,母亲给孩子剪头时,便是将这个豁口处套入孩子颈部,权当理发店内的台布使用。 在许多同类作品中可能被导演用过一次就忽略的道具,在《爸妈不在家》里却几次三番可以鲜活地点燃这户人家的烟火气,从这点上说,青年陈哲艺的手法已经不失老练了。还有代表性的便是那辆家庭轿车,从父亲辉煌时期的象征,到现在时常熄火的无力,再到菲佣上车驾驶、父子二人背后推车加速,只把有孕在身的母亲甩在身后的家庭关系变化暗示,直到最后车子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窘迫送进废车场被摧毁,那些三流导演试图用一次性象征隐喻来提升“逼格”的手法,到了陈哲艺这里都成了信手拈来的妙笔之花,更不用说片尾孩子莽然剪下菲佣那撮他平日里老嫌弃“臭”的头发了。 正如片中被多次用来制造镜头变化的那些反光镜、监视器之类的镜头处理一样,陈哲艺用心经营的小智慧,成就了这部影片非同凡响的大笔触。 文/KTV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