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二十集的《再战明天》结局,除去最后一集的略悖常理,也算得是一出引人深思的剧集。 我始终认为,不是万人追捧的剧就一定是好剧。同样的,也不是取材冷僻、节奏沉闷的剧就一定不是好剧。 这是TVB第一部监狱题材的剧集,可惜的是篇幅太短。那么多的犯人当中,只有丧心病狂、无可救药的叶世响得到了深入的刻画。而身世可怜、足以赚人同情的丁好好却又不幸在最后一集中被编剧彻底写毁。 事实上,因为愤怒而杀父的邓颂恩、谦和沉静的读书仔,甚至是简单可怜的傻珠和嚣张跋扈的杀人琼都应该有着更多更好的故事可以挖掘。 他们的故事才应该是整出剧集的灵魂,人性善恶与社会准则的矛盾比起那些跨越年龄的感情来说无疑有意义得多也切题得多。 编剧们的蜻蜓点水总是让我恨铁不刚。 社会A面:罪与罚 什么叫做罪?又如何判决罚? 现代社会的人们把道德底限归结起来成立了法律,而法律就成为了一条衡量罪行与实施判罚的准绳。然而社会百态、人心千面,法律想要面面俱到却又难免有心无力。 所以人们又说,法理不外乎人情。 人情可以宽容,但道理却难以模糊。无论事情的起因是什么,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担责任——这就是法律最基本的立足点,也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所以忍无可忍杀了禽兽后父的恩仔即使可以得到所有人的同情,却最终还是不得不入狱终身服刑。一个原本有着大好前途的善良少年从此命运转折,令人无法不唏嘘。 其实监狱里那些被判了终身监禁的犯人们,有多少个是真正的罪大恶极?而监狱外逍遥自由的人们,又岂少天人共愤的真正败类? 一直记得失足堕楼的少女小凤。 一个冰冷而畸形的家庭,显然是她最初犯罪的直接根源。在那些面目丑恶的家人面前,她明明是本性最为良善的那一个。但最终坐牢的却只有她,最后死于非命的也是她。 满地的血迹成为了她最后的控诉。可是除了了解真相的福利官,有多少人能听见她的控诉,明白她的绝望,同情她的遭遇? 以生命作为代价也无法得到接纳的例子比比皆是,因为宽容和体谅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最吝于付出的东西。 最后再次因为醉驾入狱却妄图脱罪的叶雅蕾说出了现实的真相:法律从来都不等同于公义。 法律惩戒不了的,其实比能够判罚的多得多。而更生人士受到的歧视,是这个社会给予他们最无情的冷暴力。 对于他们来说,真正的悲剧并非入狱受罚,而是从此再也得不到原谅。 人性B面:欲望与希望 世态万千,是因为人性复杂。 宗教认为,人既有神性,亦具兽性。欲望与生俱来,因其不同及深浅而铸就截然相异的人生。而希望是后天形成,当人生观与价值观成熟,自然而然拥有的奋斗方向。 人生应该拥有希望,却也同时必须学会克制欲望。 监狱是一个集中彰显矛盾和人性的地方。而善恶一视同仁,并不以身份为异。 身为惩教人员的卢立桂最终锒铛入狱。身份的对换令他悔不当初,但错已铸成。 不是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道德考验的从来不仅是对黑白的分辨力,而是在现实引诱下的定持力。 没有谁的人生能够完全一帆风顺。光怪陆离的现实会将各种抉择摆至眼前,如果心存歪念和一时侥幸,随时便可踏入万丈深渊。 天天与罪犯打交道的惩教,所面临的考验比常人更甚。 姚爱嘉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傻珠的希望。 在失去了人身自由的世界里,什么样的情感都可能发生,甚至扭曲和不可理喻。是她给了傻珠温暖如春的关怀,让简单的傻珠找到了希望。 性向的转变并不突兀,只增悲凉。身陷囹圄难见明天的时候,如果获得希望的动力,足够令枯木发芽。 傻珠在自己编造的梦境中活得积极而快乐,然而这个希望只不过是一个错觉。一旦被现实无情戳穿,她便不复有面对的勇气。 傻珠轻生猝不及防得让人来不及预见。是精神支柱的轰然倒塌,令她从此了无生趣。 剧中读书仔写给Man sir的信是全剧的点睛之笔。 “人 生是永远无法计算的事。有人说,命运是天注定,但我就觉得并非绝对。命运应该拆开为两个字:命与运。命,没错,是上天赐的,是人生的硬件,没得改的。而运 是软件,是人的本身——人的态度、人生观、人的心智。就好像开车一样,上天赐了辆烂车给我,但是是不是注定我就开不好呢?不是的,全凭我这份软件,好的心 境、态度、技术的控制,一样可以开得不错。 欲望其实是人类的生理本能,是属于身体与目标的距离。是想要立即达到,所以人会不顾后果,甚至不 择手段。人之所以会犯罪,就是因为被无穷无尽的欲望冲昏了头脑。而这些欲望相比现实,人可以实现的实在遥远。而希望是内心与目标的距离,希望一般都不会立 即实现,即使有不好的念头,至少人会花时间去考虑后果。而狱中人往往是因为想得到自由,反而被欲望绑架。” 现实C面:更与生 可惜的是,对人生有了全新认识的读书仔最终也没能走出赤柱监狱的大门。 坐了三十年牢即将出狱的他为了救Man sir牺牲在了妄图越狱的叶世响手下,所有展望过的全新人生因此戛然而止。 这是一个惨痛的悲剧。作恶多端的叶世响哪怕再加刑罚,却依旧活得好好的,而早已脱胎换骨的读书仔却再也等不到他盼望已久的自由。 为其遭遇打抱难平的人们甚至反问:不是说恶有恶报的吗,为何现实却往往相反? 为了和儿子同期出狱的丁好好三年来谨慎小心,但却在最后关头再次冲动犯事。 即使出狱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又因为与往昔不良朋友的交往而惹祸上身,最终牵连到了无辜的稚子。 被胁迫固然值得同情,但被胁迫并不能成为去伤害他人而毫无内疚的借口。当她以为儿子被害悲愤攻心而对Man sir口不择言说出“我应该早就杀了你”时,心中对她仅存的一点点同情便即荡然无存。 没能出狱的读书仔最终获得了人们的尊敬,而出狱重生的丁好好最终令人大失所望。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是读书仔的信念,即使他没能从监狱里走出去,他也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真正蜕变。而“只有两件事还没有学会忍”是丁好好的软肋,即使她离开了惩教所,也没能真正改变自己。 更生更生,最重要的不是更,而是生。两者乃是本质之别。 而令人不得不感叹的是,命运终究无常。而无常之事,往往与好坏无关。 这确实是现实最无情之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