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随着中国美术馆内嘹亮军号的吹响,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美术学院接力系列展:艺术再长征”于12月23日拉开帷幕。展览以“艺术再长征”为主题,通过多学科并举、集体创研等方式反映了中央美术学院在重大主题创作上的时代新象。经过十次筹备会议和准备,本次展览集结了美院各专业院系的创作力量,产生了一批围绕长征历史题材的新作,以丰富的形式、新颖的面貌体现出当代央美人对长征主题的艺术表现。 历史的现场 艺术的新路 作为中国美术的重要创作群体,中央美术学院在重大主题创作上拥有较强的实力和丰厚的成果,在新的形势下,中央美术学院设立“接力”系列展这一创作研究课题,致力于从思想和学术两个层面实现对优秀传统的接力。此次展览是“接力”系列展的第二次全面启动,展览主题“艺术再长征”不仅突显出央美师生用艺术的独特方式步入历史,用当代人的文化视角重读长征,实现对长征精神的“再回顾”“再体验”“再解读”“再表达”,同时也折射出当代央美人行走在“艺术长征路”上的探寻与追寻。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强调:“在当前多样并举、多元并存的艺术语境中,我们应该坚持立足中央美术学院优秀的创作与学术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导向。一方面要营造自由多元的艺术创作环境,支持美院师生艺术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推动中央美术学院在重大主题创作上的探索创新,以优秀传统为滋养,引导师生投身时代,深入生活,感怀历史,关切现实,努力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形式丰富的作品,不断优化美院的创作生态。” “艺术再长征”创作活动自去年11月开展以来,中央美术学院各个院系纷纷组成创作小分队,掀起了走入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的写生创作热潮。各专业师生分赴江西、贵州、四川、陕西、甘肃等长征沿线,深入生活、体验长征,通过搜集文献、探访亲历者、现场写生等方式不断深化对长征历史的认识,发掘长征路上的创作素材,将个体丰沛的情感体验、强烈的精神共鸣同艺术表达形式的创新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教学、研究和创作三个维度进行了思路整合与实践探索。 多学科参与 多形态互动 此次展览结合长征路线和关键性节点,以“坚定理想”、“正确方向”、“艰苦奋斗”、“团结一致”作为四大结构版块,赋予了长征精神以当代文化语境的转换,同时体现出中央美术学院作为一个学术团体所承担的学术责任和人文关怀。 展览容括了多样的艺术语言和多彩的表现形式,尤其反映出多学科参与、多形态互动的总体特征。展览作品既有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等,还涉及影像、动画、绘本、装置、VR(虚拟现实)技术、建筑测绘等多种创作媒介的运用。 例如以《红军食谱》为题的作品就是师生深入长征“现场”的集体写生创作,透过近百件描写长征途中食物的油画构成当下人文视角中真实而微观的历史关切;在奔赴当年苏区为老红军塑像的基础上,3.5米高的《老红军王承登塑像》将置于展览空间中,在展览期间让观众参与作品的塑构过程,突显出体验性与互动性的当代艺术表现形态;还有像建筑学院的综合装置作品《红井映像》《叶坪映像》,以测绘瑞金苏维埃革命旧址为表现形式,把自身专业特性与当代展示语言相结合;人文学科和艺术管理专业在参与展览构想的同时,组织师生到长征途上开展儿童美术教学。不同学科的创作成果构成新颖的展览形态,不但拓延了表现历史题材的创作空间,更是在当代艺术语境下中央美术学院多学科最新创作成果的一次集结展示。 推行新机制 探索新路径 为了实现此次展览的学术要求,保证创作成果的专业品质,中央美术学院通过推行全新创作机制、整合集体创作力量、探索学院创作路径,为中央美院近百年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系统性、全局性的研创平台和机制保障,这是央美适应时代需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这一举措不仅通过构建交流平台打通学科壁垒,以全学科、跨媒介的方式促进对长征精神的当代诉述,而且通过打造一条艺术家与当代中国、当代世界关联互动的学院路径,帮助艺术家找到个人艺术追求与社会、时代、历史的契合点,进而推动学院艺术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据悉,为了进一步梳理中央美术学院在此次展览中的结构性探索,学校还围绕展览创作机制、创作过程、创作成果汇编了《学院新路径——中央美术学院“接力”系列展创作机制探研》《历史的现场——中央美术学院“接力”系列展第二回师生写生创作集》《艺术再长征——中央美术学院“接力”系列展览美术作品集》展览系列出版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