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戏剧学 >

乌江流域阳戏的传承与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三峡论坛》(宜昌)2011年 彭福荣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乌江流域阳戏传承具有鲜明的特点,传承主体性别单一,传承方式独特神秘,传承现状形势严峻。乌江流域阳戏研究产出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
    【关 键 词】乌江流域/阳戏/传承/研究
    【作者简介】彭福荣(1974-),男,重庆涪陵人,硕士,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地域文化,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重庆408003。
    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332(2011)04-0085-05
    乌江流域地处偏远的西南,民族众多,人文底蕴深厚,古老巫傩文化孕育了特色鲜明的阳戏。乌江流域阳戏主要分布在重庆酉阳、涪陵、秀山,贵州福泉、松桃、开阳、遵义、铜仁,湖北恩施、来凤等地,具有生产知识、生活理想、道德伦理、审美情趣等多重内涵,曾在传统乡村社会起到酬神还愿、娱乐审美和道德教化的作用。随生产方式的改变、文化消费需求的提高和现代文明的强势冲击,乌江流域的阳戏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为挖掘、抢救、保护和传承乌江流域的阳戏,广大学者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因而需深化研究以让阳戏突出“生存重围”。
    一、传承
    乌江流域阳戏底蕴深厚,经民间艺人不断丰富和完善后,内涵深厚,特色鲜明,传承历史悠久。乌江流域阳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其发展与变迁呈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传承主体性别单一。受“男儿不看戏,女人不观灯”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在乌江流域阳戏表演中主要以“看客”身份出现,参与者寡,故阳戏剧目旦角多由男性反串。清李宗昉等《黔南丛书》有云:“端公亦类道士类也,作法与演戏相似。衣服亦号行头,且有选少年着女装为神仙者,观之若狂。”贵州阳戏主要流传在福泉、开阳和遵义等地,笔者田野考察发现,今福泉道坪谷龙阳戏班子有个别女性参加,开阳人南龙中桥阳戏表演始终均由男性扮演旦角。开阳廖昌国多年致力于阳戏剧本整理,其《中国伦理傩——贵州省开阳县调查录》所统计开阳的阳戏艺人未见女性。阳戏传承者的性别失调,至少表明乡村女性多以观众身份参与阳戏表演活动,未能对阳戏的传承发挥足够作用。
    第二,传承方式独特神秘。乌江流域阳戏作为广大乡民文艺消费的重要对象,历经世代完善而内涵丰富。乌江流域阳戏的主要传承方式是拜师学艺,后继者随师傅在表演实践中习得技艺,故阳戏表演就是民间艺人传授和学习技艺的基本环节和过程。随着现代文明对乡村生活的强力冲击,乌江流域阳戏的表演机会日渐减少,导致阳戏传承机遇大为缩减。福泉和开阳等地的乡民告诉笔者,阳戏本有“三年两头还”、“唱发财菩萨”的表演传统,即三年内隔年酬还阳戏两次。陈玉平在“2008年中国·贵州·福泉阳戏学术研讨会”提交的《阳戏研究综述》中认为:“唱阳戏一般都是具有庆贺的性质,或者是发财得宝,或者是官运亨通,或者是诞辰喜宴,或者是嫁女娶媳,就要唱阳戏,所以有的直称阳戏为‘发财锣锣’或‘欢喜锣锣’。”频繁反复的表演实践对阳戏发展和艺人培养起到关键作用,故民间艺人代不乏人。随着乌江流域阳戏与乡村生活的距离不断拉大,因“现在还阳戏的人家很少”,阳戏表演次数日趋减少,民间艺人失去了基本而重要的传承机会,严重阻碍了乌江流域阳戏艺术的持续传承。除跟师学艺传承外,乌江流域阳戏还有神秘的“阴传”方式。所谓“阴传”即指跳戏技艺并非由掌坛师现实传授,而是由逝世坛班掌坛师进行托梦相传,使受传者习得跳演阳戏的技艺。段明《四川省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双河区小岗乡兴隆村面具阳戏》较为详细地记载了阳戏的“阴传”事例。而贵州福泉道坪谷龙阳戏班主告诉笔者,除“飞”到屋外树上的两个面具外,昔日火灾烧毁了该戏班的全部阳戏行头,而其父等老一代依靠残存面具的灵性,竟然将祭祀科仪和阳戏剧目等全部回想起来。
    第三,传承现状形势严峻。阳戏日渐远离乌江流域各族人民的现实生活,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致使乌江流域阳戏的传承危机日渐凸显。田野考察表明,乌江流域阳戏的传承者年龄老化,年龄结构亦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或是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前承后启,造成了阳戏艺人的青黄不接;或是低微的经济收益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人们不愿参与阳戏传承。开阳廖昌国曾较详细地统计了贵州开阳地区的阳戏艺人,笔者据其田野考察资料罗列简表如下。
    
    上表显示,开阳作为贵州阳戏主要流传地,60岁以上的艺人计22位,约占总数的30%;30至50岁的艺人计33位,约占总数的45%;而30岁以下者仅9位,约占总数的12%,传承队伍相对富有活力。由于阳戏主要采用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老年艺人技艺精湛却非最佳的授徒年龄,故老年艺人与中年艺人大致相当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20岁以下的传承者甚少,传承队伍缺乏后劲。表中统计的中青年阳戏艺人较大部分是受“非遗运动”影响新近参与者,尚未熟练掌握阳戏艺术。田野考察发现,开阳南龙中桥阳戏班子现有21人,其中80岁1人,70岁以上4人,60岁以上2人,50岁以上2人,40岁以上者5人,30以上6人,20岁以上1人,20岁以下则没有传承者,传承形势仍极严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