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部古装电视剧火了,不是因为收视率高,也不是艺术水准高,而是满屏的替身和抠图制作让人难以忍受。根据网友曝出的技术贴分析,男女主演因为在剧组时间太短,很多镜头无法实景拍摄,靠后期抠图制作,造成场景失真,无法展示鲜活的人物故事。观众感觉受到欺骗而产生情绪反弹,短短几天豆瓣评分由最初的8分以上腰斩至4分以下,口碑像坐了过山车一样急转直下,引燃当下影视制作敬业与否的话题。 从总体来看,当下影视圈生态急功近利现象严重,许多制作讲投资讲投机讲成本,就是不讲作品质量;炒大牌炒花边炒IP,却炒不出观众喜爱的大餐。手笔越来越大,格局越来越小,口碑越来越差,动辄号称投资几亿元的大制作,却鲜有经典作品,造就一批神片和烂片横行影视剧市场,一次次刷新观众底线,无休止地消耗观众的耐心和感情。观众不奢望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事实上很多剧组连十个月磨一剑都做不到,长达几十集的电视剧几个月匆匆拍成,从制作人到演员都没有走心,许多明星大腕分身好几个剧组,轧戏、抢档期现象屡见不鲜,这就导致这些演员无法专心拍好一部戏、演好一个角色,极端的结果就是武戏要替,文戏也要替,实在不行就靠后期PS抠图,人们不禁疑惑:整部戏这些明星演员到底贡献了什么?难道靠拍几张“表情包”,就可以轻松拿走令人咂舌的片酬? 现代影视技术发展迅速,拍摄技巧花样翻新,绿幕虚拟场景几可乱真,在这技术为王的时代,似乎技术可以掌控一切,演员可不必实地表演,不用营造真实的戏剧情境,全靠后期制作组合,大大减少演员的磨合时间,降低了道具、布景成本,也养成了影视圈的浮躁心态,失去艺术制作的灵魂。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造就了大量内容苍白空洞、制作粗糙低劣的影视产品,只有技术没有故事,只有浮夸没有灵魂,只有套路没有创新,完全变成圈钱游戏,毒化了影视圈的整体风气,损害了国产影视的整体风评。长此以往,大量观众对国产影视失去信心和耐心,转而去看美剧、日剧和韩剧等,国产影视将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等于将自己玩残了,玩没了。 影视产业本是现代文化工业的产物,与传统的手工业不同,它从一开始就融入了现代商业文化,然而,这并不妨碍影视成为一门艺术,百年来无数影视经典成就了这门艺术的璀璨星空。艺术一词在英语中为Art,来源于技艺art,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被赋予了审美的意蕴,不再是工匠制作的工艺,而是审美创造,是美的艺术,比如木匠制作的椅子是消费品,工艺大师制作的椅子则是精美的艺术品,上面附着美学独创的灵魂。毫无疑问,艺术是更高的层次,然而,艺术创造并不能凭空而来,拙劣的技艺与浮躁的心态永远创造不出伟大的艺术品。从匠人的细致功夫做起,匠心独运,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产品达到精益求精的层次,自然就向艺术品升华,向美学的境界升华。现在影视投资不差钱,缺的是时间,缺的是细致打磨作品的那份耐心,说白了就是缺乏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事实上,许多影视剧的制作已经失去了品质的底线,更不用谈艺术的底线,连合格的大众文化消费品都达不到,更是和艺术沾不上边。现在国家提倡各行各业要具有工匠精神,其实就是要改变产业发展急功近利的倾向,克服浮虚空泛的心态,实现对精湛技艺的追求和对匠人匠心的尊重。 影视制作首先应具有工匠精神,然后才谈得上艺术精神,在这方面,影视行业首先应该向传统产业的匠人精神汲取营养,沉潜下来,耐心打磨作品,多拿出诚意之作和良心之作,只有这样,国产影视才能积累口碑,扩大观众群体,实现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其次,老一辈影视人曾立下楷模,20世纪80年代电视剧《红楼梦》《西游记》的拍摄都历时数年。《红楼梦》剧组甚至专门组织演员边拍摄边培训,气质风度、一言一行都经过训练和设计,在人物造型和道具服装等方面都力求细致完美,拍出来的作品很有质感,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永久的经典。当下影视剧制作可能很难做到将演员集中起来拍摄、培训几年,但这些作品珠玉在前,是否可以多作参考,以防跑偏?此外,加强行业自律和他律,也是促使影视制作提高水准的重要环节。目前影视行业只有奖优机制,却缺少汰劣方法,官方和半官方的各种影视奖项多如牛毛,对不良制作人和演员却几乎没有制约,顶着观众的差评却继续在圈内风生水起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人以差评为卖点,骗关注骗流量骗票房,这与投资商、影视文化圈、媒体和粉丝的纵容和炒作有关,影视巨大的传播效应导致影视圈的不良习气很容易溢出圈外,在社会上形成极坏的示范效果。要改变这种情况,行业本身要风清气正,打破一团和气的局面,坚决抵制不良制作,同时增加观众口碑在评奖中的权重,向敬业的演员和制作人倾斜,向有艺术追求的作品致敬,从而传递正确的艺术观念和美学趣味,体现国产影视制作的工匠精神和艺术气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审美趣味变迁与文化权力演变关联性研究”(14CZX06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