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已经进入了“微生活”时代,“微艺术”与现代人的生活关系也日趋密切。几乎与“微戏剧”、“微电影”同时,“微戏曲”也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并日趋引起学界关注。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戏曲大会”,其实已经出现了类似“微戏曲”的艺术样式,而且,随着戏曲等传统文化在大众生活当中地位的逐渐凸显,微戏曲也势必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成为当今大众戏曲审美的重要形式。 与现代生活节奏相契合 所谓微戏曲,主要是针对其篇幅和体量而言。涉及“微”的标准,学者也多有歧说、人言人殊。参照微戏剧与微电影的时间标准,考虑到戏曲的特殊性,笔者倾向于将微戏曲的篇幅界定在6—12分钟的范围之内。这一标准,既关注到现代生活节奏下,一般读者和观众所能接受的休闲阅读和休闲观赏的疲劳时限,同时也兼顾了表现内容角度基本的时长需要。 微戏曲除了“微”之外,尚有以下特点。 一是独立性。即具备独立存在和独立欣赏的可能。这种独立性可以是绝对的,也可以是相对的。所谓绝对独立性,是指微戏曲本身具有脱离语境的完全的独立性。故事和表演都全然独立,无须借助其他依托而存在。所谓相对独立性,是指微戏曲的接受和欣赏需借助一定的语境和背景,借助一定的依托而独立存在。微戏曲不是一般意义的“化整为零”,与现在通行的分集形式的戏曲动画也截然不同。 二是高度凝练。由于必须是短小的,因而势必是凝练的,而且必须高度凝练。这一点,微戏曲与折子戏相似,却比折子戏走得更远。以昆剧折子戏为例,一般折子戏时长在20—30分钟之间,而微戏曲的篇幅仅有其1/2或1/3甚至更短;因而在故事情境、舞台呈现等方面必须缩长为短,甚至是缩短为更短。在艺术上也必须是高度集中、高度凝练。 三是必须有炫目的看点。具体是指微戏曲必须在舞台呈现角度具备吸引观众眼球的内容,或是故事、或是唱念做打,乃至舞台绝技、舞美化妆等。折子戏本来就属于戏曲舞台艺术的精华。在此意义上,微戏曲则应该是精华之中的精华。由于更加短小,就要求其舞台呈现“高度精彩”,艺术含量也更加高密。 四是在传播方式方面具备传统戏曲所不具有的现代化和简便性。尤其是其短小的篇幅使之较传统戏曲更为易得。 五是在具体呈现方式上具有多样性。微戏曲既可以是由实景真人扮演的当场演出,也可以是真人演出的视频呈现,同时也包含动画乃至水墨动画等呈现样式。而这种呈现样式的多样性也形成了微戏曲相对于现代生活的渗透性。 微戏曲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戏曲节奏缓慢、耗时漫长的缺点,又通过高度浓缩,以管窥形式反映出了传统戏曲的精华。这种“可以快速获得的精彩”,正好与现代生活加快的节奏相契合,使得微戏曲具备了与现代生活全面的相融性,从而也为微戏曲在非遗剧种保护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可能和机遇。 具有产业化开发价值 微戏曲在非遗剧种保护过程中的产业化价值,首先体现在观众对于戏曲艺术的接受和参与方面。具体讲,我们可以通过微戏曲的形式,最大限度挖掘微戏曲在现代生活场景中被大众接受的可能,并进而导向诸如票友、曲友形式的深度参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