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刘小雷 周言文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兰州晨报 刘小雷 周言文 参加讨论

    巩坝纸坊传承了康县数百年手工抄纸工艺,使用当地纯天然植物原材料构皮、竹瓤、稻秸、葛条等,采用传统的漂塘、蒸煮、打碓等工艺,完全纯手工抄制,系环保型纯手工古纸。
    手工古纸作坊
    那天,天空飘着潇潇细雨,在康县平洛镇的团庄龙凤廊桥上,记者正沉寂在悠远的思绪中,同行的当地摄影家张根看看天色,说: “雨若是停了,去周家坝镇的巩坝村找巩老师,让你们看看纯植物手工古纸制作工艺……”
    心中不由得一动,三年前,还是在6月,记者到离周家坝镇不远的大堡镇李家山村,已经实地探访过构树手工造纸工艺,巩坝村的纯植物手工古纸制作工艺,又是怎样的呢?
    张根的话里包含着这样的原生态文化气息: “纯植物!”说明巩坝手工纸的原材料已经不仅仅限于构树,大大地拓展了选料范围,而古纸的说法,可以推测它和流行于康北的手工造纸术一定是一脉相承。
    这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我们沿着省道205线驱车前往周家坝镇,也就是从前的豆坪乡。说到豆坪,那里还有一项名列全国非遗的“豆坪唢呐”。
    有小溪潺潺绕村而流,路边落满雪意的七里香馥郁的味道让人神清气爽。
    巩老师的手工古纸作坊就在公路边,四方四正的作坊总面积200多平方米。走进作坊,时光仿佛回溯了几十年,石块垒砌的台面上铺着构皮竹条,用水车驱动的石臼捣碎着树皮,用来烤纸的土墙后是柴火,看看堆砌整齐的原料和各种形制的容器、工具,已经可以想象一条完整的手工造纸工序。
    张根说的巩老师名叫巩万均,他是土生土长的康县巩坝人,供职于兰州甘肃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他与妻子、北京画家李子文对于康北已流传了数百年的手工造纸工艺相当痴迷。多年以来,巩万均一直打算依托家乡成熟的手工造纸工艺和丰富的植物造纸原料,建一座手工古纸作坊,传承这一技艺。巩老师与妻子从本地的大堡李家山及四川夹江的纸坊聘来工匠,生产出了纯植物手工古纸。巩坝的手工古纸和李家山构树皮手工纸有什么异同?纸坊的一位工匠师傅揭晓了答案。
    李家山的构树皮手工纸纤维粗糙,纸面能看到麻纤维,多用来民间祭祀,现在处在改变生产方式和改良产品的阶段,而巩坝的纯植物手工古纸工艺几可等同于宣纸工艺。
    古纸声名鹊起
    师傅说到巩坝纸的原材料采集:构树皮采用清明前二至三年生枝条皮料,晒干后下蒸锅蒸煮,煮前还要把皮料漂塘15日,再用生石灰或者草木灰浸泡,下蒸锅煮8日;沙田稻草,霜降之时收购,搭木架晾晒一月翻一次,任凭风吹雨淋、阳光曝晒再往后就要等到次年的七八月,用时漂塘15日,再用生石灰或者草木灰浸泡,下蒸锅煮8日;康县是竹子之乡,师傅选用夏至前当年生的嫩竹,采回后漂塘,这一漂长达四五个月,木槌砸碎,切成一米长大小捆扎,生石灰或者草木灰杀青,同样下蒸锅8到15日成料。
    巩坝的纸稻草引用的是徽宣的材料,而嫩竹料和构树皮料则有康县鲜明的本土特色。
    当天是师傅们的休息日,但在我的脑海里,却出现了他们诗意劳作的场景,同样的劳作在康县这块地面已有数百年之久。
    专家们考证,康县的手工造纸技术最早于康熙年间由川陕一带传习而来。岸门口的纸业距今已有270余年历史,大堡、巩集、蔡家沟等地亦有220多年历史。因为获利优厚,发展很快。1948年,全县共有纸农6000多户,年造纸2.5万担。之后,康县的手工造纸发展多有曲折,到了2009年,仅剩大堡镇庄子村的五六户。转机出现在2015年,《康县造纸术》被评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5月,巩万均的手工古纸作坊因为传承康县数百年手工抄纸工艺,加之使用当地纯天然植物原材料构皮、竹瓤、稻秸、葛条等,采用传统的漂塘、蒸煮、打碓等工艺,完全纯手工抄制,系环保型纯手工古纸,被评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康县造纸术巩坝生产性保护传承基地”。随着巩坝大三尺和小五尺两种规格书画专用纸的问世,康县手工造纸工艺掀开了崭新一页。
    从县城赶过来的巩万均这样言说开办手工古纸作坊的初衷: “2.5万担是个什么概念,按当时的人口,全县人均抄纸收入可以达到4个银元,居陇南各县之首。我们后人没有理由让这一手艺在自己手里断档,在圆自己传承非遗梦想的同条产业新路子。”
    巩坝的手工古纸参加了四次全国文博会和非遗博览会,使得它声名鹊起。
    纸中珍品“复活”
    巩万均说到一件趣事,去年夏天,巩坝村民惊讶地发现,每天都会碰见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女孩在村道上晨练。大家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她来这个小山村要做什么呢?
    原来这个女孩叫丽娜,来自北欧国家芬兰,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留学生,她跟导师王家增教授来李坝村做创作实践。七八天来,她同师傅们一起劳动,将构树皮煮、沤、捣,再抄纸、焙干、切割……丽娜觉得神奇极了,她用柳枝烧炭作笔,画造纸师傅、画技艺流程、画作坊,将自己的灵感付诸笔端。
    王家增对巩坝手工古纸评价很高,他认为巩坝村山明水秀,出产的手工古纸,纹理、质地都接近宣纸,将斑斓色彩融入盎然古意,现在和历史、抽象和具象都在古法造纸中有所体现,又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原生态的品质,书画家们又怎能不偏爱呢?
    在阁楼的成品储藏室里,巩万均从细长的木匣中取出了一卷纸,让我们用手摩挲和其他纸品的质感区别,因为是门外汉,记者只能泛泛地以细腻、柔软等形容词应答,但巩万均眼中却充满了爱意,像抚摸自己的孩子: “这可是藤纸啊!”
    巩万均查阅中国古代的造纸史料,对于藤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藤纸是纸中珍品,亦称“剡藤”、 “剡纸”、 “溪藤”。唐、宋时,越中多以古藤制纸,故名“藤纸”。古人有这样的描述: “剡故嵊地,奉化与嵊接壤亦有剡溪,为余家上游。其地多古藤,土人取以作纸,所谓剡溪藤是也。”因之纸名“剡藤”。唐朝以前宣纸还未出现之前,官方公文、书画、民间契约用纸皆是藤纸。因为用之者众,剡中日夜砍伐古藤,使之长不及伐多,而日渐减少。到了宋嘉泰年间,剡藤纸逐渐衰落,到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有这样的说法: “今莫有传技术者。”至此纸中珍品藤纸,因技术失传而趋于绝迹。
    巩万均很好奇,他收购了1万多斤藤条,同时研读古籍,和工匠师傅们经过无数次摸索,终于制作出了第一张藤纸,经书画家们使用后反映强烈,这意味着一千年前的藤纸制作工艺在康县被完美复原……
    巩坝古纸作坊的选址,巩万均是精心考虑过的。纸坊临溪靠路,便于汲取水源、运输原料及纸品。纸坊依稀能看出陇南民居大院的风采,在这样的院中,从事古纸的制作,心中泛起的应该是一种雅致的文化趣味和超脱清澄的古典情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