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由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网信办主办,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具体执行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广东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系列活动之“家国同庆人月圆——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系列活动”,在广州289艺术园区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正式启动。 纵观当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愈来愈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亦因此,“文化强国”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一方面,文化强国可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文化能够提升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塑造正确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可以说,广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一直走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前列,不断挖掘以岭南文化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广东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并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体系,使全世界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的感观和理性认识,特别是加深对岭南文化的印象,为世界感知中国贡献一份广东力量。 文化传承,保护先行。广东一直注重非遗的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单位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评选办法》等制度文件。此外,从2006年开始,广东每年安排150万元经费,用于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工作;2008年至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正式列入省财政年度经费预算,每年拨出专项经费1000万元用于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2年起,增加到1500万元,而到2016年增加到3000万元。由此可见,正因为广东充分的资金投入,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对广东未来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具有促进作用。 十几年来,经过广东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得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逐步科学、规范和完善。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有四项:粤剧、古琴艺术(南派)、剪纸、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14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0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4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29人。可以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人生动诠释岭南文化的真谛,充分展现出了当代广东的发展图景。 众人拾柴火焰高。非遗的传承不能单靠少数人的力量,更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的共同参与。此次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系列活动就是重要的纽带,搭起了认知、了解传统文化的桥梁。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认识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真正的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