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侠》的剧本略显平庸,故事张力仅仅在依靠几位老戏骨的表演 导演高志森坦言,《妈咪侠》是他的第一部“文艺片”。取材真实故事,着眼于小人物是这几年众多香港口碑之作的共通之处。《妈咪侠》也不例外:50岁的半退休小女人夹在老树开花的父亲和御宅族儿子之间来回奔忙,回家要面对父母拌嘴闹离婚,出门又要担心失踪10年的丈夫突然被追债。这样的情节设定,让整个故事显得真实而又荒诞;影片开场,便是冯宝宝面对上司提出的升职邀请说:“我要回去问问我爸爸。” 这样一句话,就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冯宝宝把一个50岁的女人演得娇、嗔、痴。既要有喜剧元素,又想凸显对小人物的人文关怀。看故事题材难免要和《女人,四十》中的萧芳芳作对比,萧芳芳演得好,在于剧本和导演对角色的堆砌,开篇一场买鱼戏,就已经定下阿娥这个角色的三魂七魄。但《妈咪侠》中,则是冯宝宝一人的惨淡经营,阿爱这个角色的成立,在于冯宝宝收放自如的演技。台词中反复强调的“我只是个小女人”显得急于贴标签,却又并不具备说服力;而冯宝宝凭借自己的表情与眼神,才让这个50岁了还要听父亲建议的女人像是活于人世。 于是,冯宝宝的卖力演出让《妈咪侠》些许添了点独角戏的味道。大部分的笑料也集中在阿爱性格中荒诞的一面,无论是半夜“飘”进儿子的卧室还是在儿子的叙述中化身女侠手挥酒瓶都让观众会心一笑。但另两位为电影拼命添笑的演员曾江与邵音音也都是香江传奇,在电影中也格外抢眼。曾江与吴宇森合作多年,在好莱坞制作的电影中也频频出镜,晚年加盟剧团,从赖声川合作到焦媛。而邵音音年轻时作为邵氏演员艳光四射,晚年铅华洗尽,连夺两座金像奖。《妈咪侠》结尾,她与粤剧新秀唱了一段《凤阁恩仇未了情》,人在戏成。而难得的是,影片中还出现了这几位演员年轻时出演的电影片段,与故事浑然一体,增添了几许怀旧之情。 然而,有了好演员只是好电影的一半,《妈咪侠》的戏骨们固然出彩,但剧本的薄弱让这部电影的遗憾显得额外大。电影的前半段是50岁女性的职场尴尬,但是后半段的主题却突然转移到了父亲与小保姆相恋生子,像是在看一场大陆制作的“家庭伦理大戏”。即便接受了这条故事线,但原本作为故事矛盾的“孩子是否为亲生”到了结尾却没有得到任何解决,反而隐去不提,语焉不详。原本故事已经为这一矛盾铺垫了大量细节,最终却简单的以阿爱接受了这个小保姆和“弟弟”为结尾,逻辑的断裂让电影显得莫名其妙。 除了故事上的虎头蛇尾,叙述角度的跳跃也是剧本被诟病的一点。《妈咪侠》以儿子阿宅的视角将电影分成了不同的小标题,但儿子一角在电影中的游离又使得故事的行进方向并没有以他的视角开展。儿子的叙述以主角阿爱与男人的关系展开,然而很明显,这并不是电影的主线,这使得故事的展开又不得不借助阿爱的旁白。叙述视角的错乱使得电影本身简单的故事被复杂化,而小标题与儿子独白应有的调侃却又没有达成预期的“笑果”。 《妈咪侠》作为戏剧化了的家庭伦理剧,本有着港片一贯的以小见大模式。导演高志森在采访中也坦诚,阿爱与小保姆和“弟弟”的关系也是陆港关系的隐喻。但如果以这种无来由的包容来阐释大陆与香港的关系,却又显得刻板且说不通。而电影明显的中山-香港两地设置则像是全方位的为中山拍摄城市宣传片。 高志森拍了多年的喜剧,这次选择用喜剧讲情怀本应更为出彩。可惜情怀做到足,但“喜”与“剧”二字均没有意料之外的惊喜。剧本的诸多缺憾真的有些浪费了这几位卖力的演员。唯独片尾的一个长镜头,冯宝宝独自坐在车上,才让人有点导演在《岁月神偷》和其他几部港产电影中打的几瓶酱油没有被浪费的感觉。 文/派翠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