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缪斯的神庙出现时起,这个场所就作为一个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空间。而空间就是一个通过光线和影子进行时间印证的载体,将时间与空间之间的故事情节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意大利著名导演费里尼认为光线和影子代表事物有反映现象,并展现了它们的情调与风格。电影中导演通过光影的变化创造出不同的环境和心境。博物馆中的空间也是一样的,光影能够创造出新生事物,还原旧时场景,如果没有它,很难让我们置身其中。 空间节奏的视觉美感 正如美国现代建筑大师路易斯·康所说:“光是唯一的光,因为它有情调,能给人提供统一的背景,使我们得以与永恒相接触。”可以说光是所有生命的源泉,也是世界存在的创造者。 在建筑历史上,一个用大体量的石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做出的粗犷表面肌理,有着笨重体量的建筑——帕提农神庙,在一个平面上,一圈均匀布置的柱廊在阳光下形成“亮暗相错”韵律混合加重了人审美的心理强度,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荡。古希腊建筑的成就斐然,正如18世纪普鲁士的美学家温克尔曼概括为“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到后来教堂建筑的用光,从罗马神庙、圣索菲亚大教堂、到朗香教堂、光教堂、水教堂。这其中光的形式和变化,将建筑元素的表达升华成为与天堂沟通的体验。在这样一个建筑当中,人类的情操、自然万物的运行以及神的一切,都在光与时间、空间中完美地体现出来,营造出了光彩的幻觉空间。 可见,光对于空间,对于艺术有着直接而丰富的情感表达。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光技术让设计师对于光的使用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自由。光源的亮度、色彩的变化、位置的高低、光线的长短、光谱的方向,这些元素可以组成丰富的形式,创造出多彩的变换。在博物馆中,有着关于光的“美的享受”。日本广岛博物馆入口的过渡区域,其照明使进入展厅内部的观众有了一定的适应过程。空间的射灯使得光色融入到了马蒂斯的作品之中,光影产生了距离的差,同时又加强了透视感。 可以说,光影渗透在人类行走的空间之中,仿若“从来看不到它们在空气中移动,可是突然就出现在墙面、地面、天花板上”。它可以在前景最显著的位置产生浓密的影,也可以在远处被空气中的粒子所柔化。有序与无序的光影交叠,产生了空间节奏多异的视觉美感,这美感所包含的象征和隐喻的心理暗示,使得展品更具有时空穿梭感,满足了观者的心灵渴望。 象征性的符号化表现 在人的知觉中,黑暗看上去并不是光明的缺席,而是与光明直接对立的积极的要素。文艺复兴时期的光影被用来创造物体的立体感。每一件物体的光环都是自身发出的,而影子让光不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而是变成了人们所能感受到的光的真实依托。由亮的和暗的所组成的景致,从而也变成了一种象征。光影是客体的知觉,体验在每时每刻都能与前一时刻的体验和后一时刻的体验协调,光影的象征性使其具有符号化的表现。 上海科技馆光影对于空间的指引,能够调节自然光照度的帷幔,浅浮雕上的用光等浑然一体的光影设计,使得空间中的光让人解读出无可比拟的视觉享受。每一部分特定的灯光,符号化的标志构成了空间中独特的读图特征。可以看出,这其中的空间和灯光的符号化,起到了诱导和告知的解读,还兼具了公共设施指向识别功能的商业属性。光影传达出了空间的情感和印象,这些情感已不同属与承载它们的物质,而是从自身的气质揭示出一个场所或者一个展品的特定品质。 光影作为一种时间的量度,更具有时间的象征性。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康德对时间的定义是我们内在经验的一种形式,这种内在经验可能外化为生活中的、空间中的各种现象。具体的表现成了一种类似生命动态的轨迹,也可称之为一种时间的变体。这样的光影使时间触摸到了空间,博物馆由这样的光影空间所组成,使得时空轮转成为可能,观者行走在馆中,仿佛穿梭回那个年代。 可见性与不可见的维度 光影美学,是一种黑白形式的表达与存在,因为其将五彩斑斓的现实世界抽离形成简朴、素雅的黑白灰三种色调。这种简洁、凝练的沉默表达出了可见性与不可见的维度。 作为空间结构设计的基本材料,光影可以塑造空间的形体,同时也使空间变成永恒。它是一个视觉感知的基本要素,照到物体表面,勾勒出轮廓。在物体的背后聚集成阴影,让建筑显得深邃,具有可逆性。就像二十世纪法国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梅洛·庞蒂在各种“双重感知”中所发现的新型关系。当我们的左手触及右手的时候,身体中发生了一种“反思”,感性之思。身体本身作为两种身份的转换,触碰者和被触碰者之间的转换。所以说,在能见的世界中,在建筑的这个小世界中,能见者和可见者之间亦存在着这样的可逆转性。我们的身体能触摸到的,眼睛能看到的,多重交织产生的感受构成了我们对空间的感观。博物馆中的空间因为光的变化而随时改变着形态,空间和当中陈列的物品都会根据时间和天气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样的变换和瞬间的永恒在博物馆这个沉淀历史的空间中显得诗意无限。 光影能够渲染空间的氛围,演绎空间之美。光的强弱会改变空间的尺度和层次感。在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光的把控,要分析光源、分析建筑的空间形态位置、建筑模型的光影分割。使光影在四季的时间变换下,空间地理环境的适应下,体块的体量感下得到充分的展现。 作为一种光的艺术的同时也能够成为界定空间的一种语言方式。光影这种语言,是一种视觉意象,也能够提供外部世界中的各种物体和事件的无穷无尽的丰富信息。它并没有失去与外物的相似性,它们相互分离又相互融合,在建筑的空间中才能被言说。通过这种语言,拯救了空间自身并且倾听真实言语的世界的构型。光影也能够改变空间的实和虚的感觉。 有了光影便有了生命 我们看路易斯·康的建筑,光影是他的一种情感语言。他赞扬空间的时候特别地风趣:“太阳一直不曾知道它是何等的伟大,直到它射到了一座建筑空间的侧面。”当建筑中有光进入后,空间就会有变化,或者在运动、在膨胀、在延伸。不同的光环境设计可以令同样的空间充满不同的表情。它能够打散一个空间,或者能够聚合一个空间。这其中光影序列更是代表。一排排序列的阵法,能够让整个空间更加刺激人的视觉神经,令人感到兴奋,同时又可以做一个有节奏感的导向,在其中上演着各种节奏与旋律。拿湖州钱山漾丝绸博物馆来说,通过灯光的设计,渲染界定了每一个空间特有的气氛,讲述了世界丝绸之源、丝绸史、桑蚕丝织这三个故事,找到了最接近观众情感的切入点。 博物馆中的光影美学也是基于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研究其中的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空间中的光影美学可以概括为抽象、简洁、纯粹。博物馆中的光与影构成了艺术的物质与精神的表现特征。同时光影也是空间艺术的灵魂,它使静止的物体产生了生机。无论什么样的光影游戏,都会给人带来奇妙的感觉体验。光影在空间中不仅仅对空间本身产生影响,同时对在空间中的人也产生了一定心理影响和一定的灵性。于是空间有了光影便是有了生命。正如南京大报恩博物馆通过天光,人工光的合理设计,让光与影互相交融,使报恩寺整个空间有了生机,有了灵魂,更加神圣。真诚的美使观者一进入便能感受到一种难以表达的惊喜和神秘感。 光影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它展现给人们的不只是一种美学概念,它成功地打破了传统影学的局限,在空间画面上取得了进展,挖掘出了新的格调,从而使博物馆的空间更好地展现其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发展成为一种高大上的表现模式,叙述更好的故事。正如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剧作家马赛尔·马尔丹所说,光线给了空间生命,让空间得以复活。博物馆中因为有了光影,时间和历史才得以复活。 (作者:黄译萱 系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学硕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