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看之前画下的作品都感觉不好,甚至创作的时候经常失眠”,画家文蔚每次创作新作品,都会面对“无边的痛苦”——而将于12月16日起在浙江展览馆举办的“文心蔚然”——文蔚书画展巡回展上展出的60余幅中国画、书法作品,亦即她近期悠游于“痛苦”之中的新创。 “这些作品包括山水、人物画和书法”,文蔚介绍。大画需要对笔墨、谋篇布局的考验,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的胸襟和画面掌控能力。在继G20杭州峰会期间于杭州唐云美术馆展出丈二尺幅作品《马可波罗中国行》之后,她专为此次展览创作的高4米、长9米的《周穆王见西王母》。作品的主题是中西交流,旨在呼应“一带一路”的宏大主题。“文蔚的山水显示了深厚而娴熟的技法,她从传统的笔墨出发,写出了自己的意境。”中国美院教授王冬龄说。而在画家肖峰看来,文蔚的作品,既不失大气宏伟的气派,又有细致秀丽的小幅小景表现。文蔚的最新作品多集中在小幅画作,并以文人画气息的恬淡优雅来回应当代生活的效率与浮躁。在这些水墨小品中,文蔚尝试着在南北派山水中谋求一种水和墨的平衡。沿袭北派山水枯笔皴法的硬朗,文蔚尝试在远山和背景中以饱满的水气描绘,来营造南方风物氤氲的情境,在同一个画面上实现南北山水的共融。“小画虽不足尺,却没有小画的拘泥纤弱。用笔洒落、厚重,构图饱满,小中见大,气象万千。”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刘墨说。 对于文蔚来说,中国画不单单是笔墨纸砚的材料和皴擦点染的技法,中国画背后拥有一整套文化逻辑和道德秩序。仕女题材是文蔚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古代女性人物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创作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伦理道德。“我展览了一个‘中国女性文学史’的仕女系列组图,一共12幅,画王昭君、蔡文姬、管道升、李清照、薛涛等中国历代才女的形象,也从中阐发作为女性艺术家的自我心声。”仕女主题的作品恰当地对仗了中国绘画传统恬淡优雅的心境,文蔚希望通过强调这种恬淡的生活状态,为当代生活的忙碌与焦虑提供一种心灵解脱的途径。 与其他画展不同的是,文蔚此次还展出了她创作的指画作品。指画这一历来被目之为“墨戏”的创作形式,在文蔚攻读博士期间被她加以仔细研究,通过查找分析详细的历史资料和学术著作,结合东西方学术方法,分别从绘画本体语言、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对指画艺术进行了历史考证和重新发现,写就专著《中国指画:源流、个案与比较研究》。她认为,经清代高其佩、20世纪大家潘天寿、李苦禅及当代的崔如琢、张立辰等画家的推动和发展,指画作为一个画派,既有一定历史地位,也具有当代价值。“指画的意趣在于无笔墨痕、简淡天真,注重即兴状态与偶然效果,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画的协议精神。结合绘画史来看,指画佳作皆需立足于纯熟而长久的毛笔画创作实践基础之上,只有天分高、学力深、胸襟阔达者,方可成为指画大家。”她说。悠游于创作的痛苦与欢欣之中,文蔚不断向传统回望,她认定自己创作的生发点必然在中国画的“源”而不是当下他人的“流”之中。文蔚表示:“我愿意成为长在传统大树上的一根枝条。” (中国艺术报记者 张亚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