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戏剧学 >

明代陕西戏曲创作与表演述论(2)

http://www.newdu.com 2018-05-11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贾三强 参加讨论

    王九思的《中山狼》也是北杂剧史上第一部单折的剧本。从此之后,单折剧成为明人杂剧创作中的一个大宗,最有名的就是徐渭的《四声猿》,可见其影响之大。
    康海还有一本四折杂剧《王兰卿贞烈传》③[13]。写妓女王兰卿善歌舞,得到书生张于鹏的喜爱,两人相好。张于鹏中举赴青州任推官期间,张母将王兰卿赎身归家,纳为张妾。王孝敬婆母,服侍张妻,贤慧异常。张于鹏任官三年,归家致仕,与兰卿相敬。六年后张得重病不治身亡,王兰卿自杀殉葬。夫妻两人死后均列籍仙班。
    此剧是根据实事创作的。于鹏是张附翱的字。张附翱是康海故乡武功邻县盩厔(今周至)人,又与康海同时,在康海中状元之前一年中举,因此两人应该熟识。据乾隆《盩厔县志》卷七《选举·举人·弘治辛酉科》:
    张附翱,蔡原里人,(张)俊子,有诗名。任山东青州推官,治狱明允。
    其妾王兰卿亦入乾隆《盩厔县志》卷八《列女·明》:
    王氏,名兰卿,本娼家女,嫁为青州推官张附翱妾。附翱病卒,王氏服毒以殉。
    王九思为王兰卿殉情而死创作散曲[北南吕·一枝花]套数,其题曰:
    歌儿王兰卿侍煖泉张子。张子死,用亦饮药死。予闻而异之,为此词传焉。[14]952
    这套散曲,还被康海完整纳入剧本的第四折中。全剧与《中山狼》一样,有着康海剧作流畅自如、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话语流丽的风格。虽然作者将王兰卿和张于鹏的爱情写得相当动人,歌颂了人间真情的可贵,但是结局却是一桩血淋淋的封建礼教桎梏下妇女的悲剧。特别是作者对王兰卿殉情无保留的讴歌态度,在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王兰卿在服毒以后唱道:
    [尾声]则您这小官人休堕了弓裘志,老夫人好效前贤事体。(云)我如今死了,我夫君在阴司地府里呵,(唱)喜孜孜且并肩行,笑吟吟无半星儿悔。
    用今天的眼光审视,可以想见,这个戏起到的社会作用是负面的。康海和王九思家中都有下一辈女子殉夫的事情发生。康海之子康栗的妻子杨氏、杨氏之嫂康海的侄女康氏和王九思的侄媳张氏都殉夫而死。康海和王九思有关王兰卿的作品可能对她们的自杀起了鼓励作用。
    关中自宋代大理学家张载之后形成关中理学流派,简称关学。这一学派相对不重视对抽象义理的辨析,而是重视实践功夫。尤其是明清时,关中的文学家大都身兼理学家,深受人们尊敬。因此,他们的言行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尤其是王九思、康海这样享誉全国的大文学家。他们对崇高的道德理想的执着是可贵的,但是对这种道德非人性一面的愚忠也会导致现实的人间悲剧。他们未尝没有在情与理之间苦苦挣扎,因此他们在鼓励妇女殉情死节时,并非如同《王兰卿》杂剧中所表现的那样义无反顾,“笑吟吟无半星儿悔”。在儿媳杨氏殉夫死节后,康海给王九思去长信恳求他为此妇撰写墓志,并详细说明了其家里如何防范杨氏殉节等事。“念惟此妇,自五月念二栗死,即坚志死节。荆妻及诸女辈,日夜防卫,已极缜密。乃于其月念九,潜服毒鼠药数七,几不可生。赖觉之颇早,得以投救,至于今日”。然而还是无法防住杨氏的再度自杀。康海言及自己的心情,“予痛哭几死”,“痛彻心骨,殆何忍言!”然而还是从理学立场,给予了正面评价:“父母劬劳之恩,眷属缱绻之意,顾不能一移其初志,而不迫不怒,从容就死如此,古之达人志士不足与之先也。”(《与王敬夫书》)[15]卷22康海还写过两篇哭康栗及杨氏的祭文,同样表现了这两种心情。《祭栗》文云:“新妇则视死如归,若茹脍食蔗,岂故自轻其生、不念父母养育之恩邪?然纲常所系,尤有大于是者,故新妇乐然就死,以鸿毛视生,非尔父母家教与吾儿履方迪义之效,何以有是?”却紧跟着又哀叹:“於乎痛哉!”[15]卷46《祭栗与妇文》云:“夫死生亦大矣,妇从容就义,视死如归,烈丈夫亦或难之,妇独易易如是,虽尔父见山先生家教有素,吾儿生前敦义尚行,方正不挠,故天特与之相之,使有此美。二者是邪?非邪?”[15]卷46最后一句,将康海于情痛彻心扉,于理大义凛然,游走于两者之间,何其难也的心境,传达得真切自然。
    看来康、王也如同后来的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王玉辉老夫子在鼓励女儿自杀殉夫后那样,在事后流下凄凉的滚滚泪珠。明清时代坚持理学理想的人物,大都有这种灵与肉的冲突。
    王九思、康海写戏,也排演自己写的戏。友人李开先曾来鄠县,王九思招来戏班招待,演出自己创作的杂剧《杜甫游春》。李开先对此事有生动的记述:
    渼陂设宴相邀,扮《游春记》。开场唱《赏花时》,予即驳之曰:“‘四海讴歌百姓欢,谁家数去酒杯宽’两注脚韵走入‘桓欢’韵。”因请予改作“安、干”二字。至“唐明皇走出益门镇”予又驳之曰:“平声用阴者犹不足取,况用‘益’字去声乎?”复请改之。上句乃“太真妃葬在马嵬坡”,拘于地名,急无以为应;若用“夷门”,字倒好,争奈不曾由此去耳。因戏之曰:“非是王渼陂错做了词,原是唐明皇错走了路。”满座大笑,扮戏者亦笑,而散之门外。[16]
    这种边写边排边演边改,无疑有助于精益求精,将剧作冶铸成精品。
    明代万历年间以后,南戏发展而来的传奇戏北上,取代了流行四百年的北杂剧,北杂剧的没落,成为了不可挽回的趋势。这一过程几乎是瞬时发生的,让人目不暇接。
    南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燕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乐器用筝、蓁、三弦子、拍板;若大席,则用教坊打院本,乃北曲四大套者。中间错以“撮垫圈”、“观音舞”,或“百丈旗”,或“跳队子”。后乃变而尽用南唱,歌者止用一小拍板,或以扇子代之,间有用鼓板者。今则吴人益以洞箫及月琴,声调屡变,益为悽惋,听者殆欲堕泪矣。大会则用南戏,始止二腔,一为弋阳,一为海盐。弋阳则错用乡语,四方士客喜阅之;海盐多官语,两京人多用之。后则又有四平,乃稍变弋阳而令人可通者。今又有昆山,较海盐又为轻柔而婉转,一字之长,延至数息,士大夫禀心房之精,靡然从好,见海盐等腔已白日欲睡,至院本北曲,不啻吹篪击缶,甚且厌且唾之矣。[17]302
    对北杂剧之深恶痛绝,乃至于斯!甚至风气传统保守的宫廷之中,这种变化也在发生。
    到今上(神宗)始设诸剧于玉熙宫,以习外戏,如弋阳、海盐、昆山诸家皆有之,其人员以三百为率,不复属钟鼓司,颇采听外间风闻,以供科诨。[18]798
    南戏在明代前中期从温州流传到南方各地后,逐步形成了所谓传奇的“四大声腔”:产生于江西的弋阳腔,流行于南京、北京、湖南、福建和两广地区;余姚腔虽产于浙江绍举地区,但主要流行在江苏地区;海盐腔产生和流行于浙江地区;昆山腔即昆曲,不像其他三大声腔产生于民间,而是元代末年苏州昆山镇的一些文人士大夫切磋的产物,因其高雅,在明代中期以前仅流行于苏州地区,但是嘉靖、隆庆时经戏曲改革家魏良辅等人改造,大大普及于各地,成为传奇四大声腔之首。
    在万历年间,传奇进入陕西地区。如前所述,万历三十七年(1609)袁宏道在秦王府看戏,还是院本和北杂剧。但是也就在这一时期,传奇传人陕西,并且有剧作家进行了剧本的创作。
    王元寿,生卒年不详,明代传奇作家。字伯彭,陕西合阳人。早年中举,终生不仕,家居合阳,潜心戏曲。中年曾游江南,以文会友。晚年生活困苦。与祁彪佳(1602-1645)同时,并为好友。祁氏的《远山堂曲品》中收他创作的剧目达二十三种。依次为:《北亭记》、《玉马坠》、《一轮画》、《击筑记》、《紫骝记》、《将无有》、《申流柱》、《紫绶记》、《石榴花》、《莫须有》、《宝碗记》、《领春风》、《郁轮袍》、《鸳鸯被》、《题燕记》、《异梦记》、《紫绮裘》、《鸾书错》、《梨花记》、《灵宝符》、《玉扼臂》、《空缄记》、《紫台怨》,另有明抄本《景园记》。他是晚明最高产的剧作家之一。现在传世的作品有《梨花记》、《异梦记》与《景园记》,分别收录于《古本戏曲丛刊》初、二、三集。他的剧作多写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这也是南戏、传奇的主流题材。艺术上相当精致,善于巧合误会,笔墨穿插;描绘人物,尤其是青年女子。祁彪佳评价道:“伯彭善为儿女传情,必有一段极精惊处,令观者破涕为笑。”其《远山堂曲品》(下文所引同)称他“匠心独构”,将他的剧作列为“能品”。[19]晚明大戏剧家汤显祖刊印《异梦记》,并加以评点,可见对他的推崇;冯梦龙、陈继儒晚明戏曲评论家将他的作品刻印发行。他是晚明陕西有代表性的传奇剧作家。
    王异是另一位卓有成就的传奇作家,生卒年不详,又名王权,字无功,又写作元功,合阳县人。青壮年时,屡试不第,遂改名无功,居家学戏剧创作。晚年遍游江浙一带,不知所终。一生创作大型传奇七种:《弄珠楼》、《检书记》、《花亭记》、《保主记》、《看剑记》、《玛瑙簪》、《灵犀佩》;改编两种:《水浒记》、《种玉记》。另外还创作有一定数量的散曲,收录在《太霞新声》中。杭州凝崇堂在明末刊刻过他的一些剧本,现存《弄珠楼》一种,收入《古本戏曲丛刊》第三辑。其传奇情节离奇多变,有“曲折争奇”之名。与其同乡王元寿多写才子佳人不同,他好写英雄人物,尤其是侠女。即便爱情题材戏也多有侠气。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中说他是“无功喜传侠女,故红侠中每有技击者”,称赞他的剧作“格善变,词善转”,所写生、旦“通本不脱豪侠之气”,“一洗脂粉之病”。晚明才子佳人小说流行一时,大都是郎才女貌,一派香软之风,他的创作实属难能可贵。《弄珠楼》写阮翰林与霏烟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结构严谨。《花亭记》和《保主记》虽已失传,但却有昆剧、秦腔等改编本,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昆曲中的《赠剑联姻》和《点将斩棘》就出自他的《花亭记》。
    就在以昆曲为代表的传奇在陕西舞台上取代北杂剧的时候,源自民间的地方戏秦腔等剧也开始出现在戏曲舞台上,明代后期万历年间的抄本传奇《钵中莲》中有一支曲子名叫《西秦腔二犯》,这是秦腔之名首见于文献。这标志着从宋金时代开始的宫调联曲体的戏曲,将要被新生的板腔体戏曲取而代之。中国戏曲注定将要进入花部乱弹百花齐放的新时代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