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矢朐瓦盘拓轴 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藏周矢朐瓦盘拓轴,纸质,纵103厘米、横51厘米。该拓轴由著名拓工姚学桓绘图刻版拓墨、金石学家陈介祺考释题跋,并经民国收藏家周振湘收藏,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整幅作品布局合理,拓轴中心部分上半部为器物内部左右文字的墨拓,均为“矢朐”二字,字体相同,唯间距有别;下半部为瓦盘全形拓,该器物平沿,斜腹较深,腹中下部饰两周明显的锥刺纹,平底。此全形拓不但体现了器物的整体形制,而且直观地展现出器物内部文字的位置。右上部有陈氏篆书“周矢朐瓦盘图”六个大字。左侧为其跋文,风格具备其晚岁新体“簠斋体”的特征,强化了楷书部首篆形,达到了楷书笔画与篆写部首的相契合。 周矢朐瓦盘在乾隆辛亥年(1791年)出土于山东省临朐县柳山寨,光绪戊寅年(1878年)归陈介祺收藏。陈氏除对其进行名物考释外,还约请拓工对其制图, 分赠金石好友互为研究探讨,并先后作考跋。 钤印共十一方,分别为:齐鲁三代陶器文字(白)、 海滨病史(白)、收秦燔所不及(白)、古瓦量斋(白)、有周陶正之后(白)、齐东陶父(白)、谘度藏(白)、三代古陶轩(白)、大兴周咨度收藏金石书画印(朱)、姚公符作图(朱)、澹然珍秘(朱)。 陈氏钤印较为考究,他对搜集来的陶文都经过仔细的考证断代,随拓随释。经考释为三代的钤“三代古陶轩”印,两汉者钤“宝康瓠室”印,瓦豆钤“瓦豋”印,余皆用“瓦器”印统之,珍重之品加钤“古陶主人”“齐东陶父”诸印。“姚公符作图”即是拓图者自钤。姚公符即姚学桓,潍县(今潍坊)南寺人,公符为其字,是陈氏传古的主要助手之一。性灵敏,精摹勒,制造器具精巧绝伦,陈氏毛公鼎、噩侯驭方鼎、秦诏量瓦等复原图皆出其手,并且为陈氏所藏古物配置底座、盒子、撑架等,开创了在红木漆器上镶嵌金银丝、制作钤印漆器的先河。“大兴周咨度收藏金石书画印”“谘度藏”等印章表明此幅作品经由民国收藏家周振湘收藏。周振湘生于晚清,卒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字咨度(谘度),大兴人,民国时期多有书法作品传世。 题跋者陈介祺(1813-1884),在金石学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位不可不提的重要人物。其字寿卿,号簠斋,山东潍县(今潍坊)人,清代最大的文物收藏家和杰出的金石学家,对中国现代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印学等多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 他是陶文的发现者、收藏者,同时又是最先研究者。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在《山东陶文的发现和著录》一文中提及“如所周知,第一个鉴定和收藏陶文的学者,是清末山东潍县有名的金石学家陈介祺。查已出版的《簠斋尺牍》,他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已收购有字陶片。实际陈氏发现陶文,还要早几年。曾见题为《吉金零拾》的拓本册,内有陶文拓本一纸,有陈氏手跋:瓦器残片出潍之东,甚古,有印文曰陈囗,当是陈氏之族,囗字不可识。同治壬申五月六日己丑,得之于姓。同治壬申系十一年(1872年),这很可能是陶文的最早发现。”李学勤这一说法基本得到其他学者的认同。陶文收藏与研究是陈氏开创的金石学新领域,推动了金石学和古文字学的发展,为先秦史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陈氏收藏陶文陶片近5000件,有铭完整的古陶器70余件,被公认为收藏研究著录陶文的第一人。他收藏的70余件完整陶器大都请其助手姚学桓作了全形拓,但流传至今的已属凤毛麟角,周矢朐瓦盘就是其中的一件。该器物陈氏用大量篇幅进行考释,并钤有“齐东陶父”等印,同时在与当时金石学家书信往来中多次提到“矢朐盘”,如清光绪四年曾致吴大澂“古陶今得邑人姚公符学桓作图尚静细,今寄图屏六十二幅,又矢朐盘一幅。公符寒士,以笔墨为生,乞酌助之。”可见对其重视程度。目前所知公私藏家此器拓本数幅,但惟此幅跋文最长,内容最丰富,最具学术价值。(作者系山东潍坊市文物局、潍坊市博物馆工作人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