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天蓝釉菱花口折沿盘,北宋,高3cm,口径19cm,足径6.5cm。 盘折沿,六瓣菱花口,浅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外壁施釉不匀,有流釉现象。口沿处釉层较薄,隐隐映出灰色胎体。圈足底部无釉。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俯视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底部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北宋,高2.5cm,口径17.7cm,足径10.4cm。 盘折沿,浅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口沿处釉层较薄,映出酱黄色胎体。圈足内无釉。外底留有三个支烧钉痕。 钧窑天蓝釉卧足盘 钧窑天蓝釉卧足盘俯视 钧窑天蓝釉卧足盘底部 钧窑天蓝釉卧足盘,北宋,高2.3cm,口径12.6cm ,底径3.8cm。 盘敞口,浅弧腹,平底,卧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口沿处釉层较薄,隐隐露出黄灰色胎体。卧足内无釉。 定窑白釉盖缸 定窑白釉盖缸俯视 定窑白釉盖缸底部 定窑白釉盖缸,北宋,通高9.4cm,口径11cm,足径5.3cm。故宫博物院藏。 缸直口,深腹,圈足。内外施白釉,釉层较薄,可见胎体上的刮削痕。缸附伞形盖,折沿,弧面,顶部置一扁圆形钮,子母口与缸体盖合。 此器制作规整,胎体坚实致密。同类器物还见有定窑酱釉品种。 定窑白釉花口碟 定窑白釉花口碟俯视 定窑白釉花口碟底部 定窑白釉花口碟,北宋,高1.9cm,口径11.3cm,底径7.2cm。故宫博物院藏。 碟口呈六瓣葵花形,浅腹,斜壁,平底。内壁有六条凸线纹与花口相应。口沿无釉,釉面匀净,胎体坚致、轻薄。造型仿唐代金银器,此类花口碟越窑瓷器中也有所见。 定窑白釉花口盘 定窑白釉花口盘俯视 定窑白釉花口盘底部 定窑白釉花口盘,北宋,高2.4cm,口径13.8cm,足径8.2cm。故宫博物院藏。 盘口呈六瓣葵花式,口沿无釉,斜壁内收,平底。通体施白釉,釉色纯正,外光素无纹。 定窑白釉花口碗俯视 定窑白釉花口碗俯视 定窑白釉花口碗底部 定窑白釉花口碗,北宋,高5.9cm,口径19.2cm,底径5.6cm。故宫博物院藏。 碗呈六瓣花朵状,敞口,深弧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层磨损严重。 此碗内壁贴有六个标签,依逆时针顺序,内容如下。 “签1:第三⊥○号(苏州码:第360号)[查](红章) [延](应为后写) 签2:[热] (热河)第二九三○三号 签3:故宫博物院点讫 所165[古](古物陈列所) 签4:留平(北平)物品新号 第11439号 签5:廿七年(1938年)复查 第38号 杂釉 签6:物名 宋定窑铙碗 鉴定真” 故宫博物院藏品上经常会见有不同时期粘贴的标签,这些看似普通的标签,见证着文物辗转流传的经过,这件白釉碗即是其中之一。此碗原存放在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后统一划拨给1914年成立的古物陈列所(签1、签2);1931年日军侵占东北,华北危急,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藏品被迫南迁,部分未能运走的文物被重新整理编目(签4),并于1938年进行过清点复查(签5);1948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此碗也正式进入故宫藏品(签3),曾存放于延禧宫文物库房(签1);1962年,编号“故143091”(碗底),代表1949年以前入藏故宫。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北宋,高11.9cm,口横20.8cm,口纵16cm;足横11.7cm,足纵8.4cm。 花盆呈四瓣海棠花形,广口折沿,沿边凸起一道细棱。深腹,上丰下敛,平底开有五个渗水圆孔,底下承以四个如意云头式足。盆内施天蓝色窑变釉,外施玫瑰紫色窑变釉,釉面气泡、棕眼明显。口沿及内壁出筋处呈酱色,折沿下一周及外壁出筋处呈紫白色。底部涂酱色护胎釉,十个支烧钉痕排列一周,并刻有数目字“九”。另有清宫刻字“养心殿”(横向)、“明窗用”(纵向),笔画纤细、工整。四足底露灰色胎。 据《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从乾隆十一年开始,乾隆皇帝开始有意识地命令内务府工匠在陈设类钧瓷上加刻宫殿名或陈设地名。如 “(乾隆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均釉六方入角花盆二件……养心殿西暖阁;均釉渣斗二件……养心殿东暖阁;均釉高桩花盆二件……静憩轩;均釉海棠盆连二件,漱芳斋。传旨:俱各刻地名,钦此。于本月二十六日,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将均釉盆连一件盆底贴得地名字名样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将大地名准刻横的、小地名准刻竖的。钦此。” 可见,刻字的诏令下达后,先设计出拟刻的“地名字名样”粘贴在盆底,送乾隆皇帝过目,得到的旨意是“将大地名准刻横的、小地名准刻竖的”。从实物看,陈设类钧窑瓷器底部刻写的殿名地名均是殿名即“大地名”在上自右向左横刻、具体陈设的地名即“小地名”在下竖刻,这样的布局是乾隆皇帝亲自设计的结果。 钧窑月白釉单柄洗 钧窑月白釉单柄洗底部 钧窑月白釉单柄洗,高7.3cm,口径20cm,底径6.7cm。 洗长圆形,口沿的局部为伸出的花瓣形折沿,沿下有一环形柄,通体施天蓝釉,釉质凝厚滋润。 洗有陶和瓷制品,陶洗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均有制作,瓷洗以唐代越窑、宋代钧窑,尤其是元代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的制品为多。钧窑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较淡的蓝色称天青,较深的称天蓝,此件比天青更淡,故称月白,具有萤光般的幽幽光泽。 钧窑鼓钉三足洗 钧窑鼓钉三足洗-款识 钧窑鼓钉三足洗,高9.4cm,口径23.5cm,足距9.5cm。 洗作鼓式,亦称鼓式洗。器身上下饰鼓钉二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三如意头足。洗内施天蓝色釉,外为玫瑰紫色釉。底刷黄褐色薄釉,绕底一周有支烧痕,并刻有“一”字标记。河南禹县钧台窑址曾发现刻有“一”至“十”数目字的钧瓷标本,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官钧窑瓷器相同,此类数目是同类制品从大到小的编号。 此件洗属最大尺寸者,器物完整无损。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纹为钧窑器之特征,是为传世官钧窑瓷器的代表作品。洗底“瀛台静憩轩用”为清代官款。 耀州窑青釉刻花瓶 耀州窑青釉刻花瓶,北宋,高19.9cm,口径6.9cm,足径7.8cm。 瓶小平口出沿,短直颈,丰肩,腹以下渐收敛,圈足。肩部有弦纹3道。瓶身以“刻花”为饰,腹部刻缠枝牡丹花,下腹刻双层莲瓣纹。此瓶刻工刀锋犀利,深浅有致。牡丹花繁而不乱,花冠丰满,花枝缠绕,俯仰结合。瓶通体施青釉,釉面晶莹温润,玻璃质感强,釉层匀净。 耀州窑刻花青瓷以盘碗为多,瓶类较少。此瓶小口短颈,衬出瓶身的雍容饱满,刻线处积釉色深,凸起处色较浅,使花纹更加清晰,有立体图案的效果,为耀瓷中的精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