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艺术学理论 >

贾峰:新世纪以来文人画审美趣味研究述评(2)

http://www.newdu.com 2018-07-16 艺术学人 贾峰 参加讨论

    
    四、对文人画“心性”问题的研究
    “心性”是宋代理学的核心命题,为“心画”观念的兴起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促进了文人画“心性”审美趣味的确立。“庄子最早将‘心’与人生相联系,认为体‘道’的关键在于修‘心’,提出‘心斋⑫’‘坐忘⑬’,而这种‘心斋’‘坐忘’正是美的观照得以成立的精神主体,也是艺术得以成立的根据。”[[ix]]隋代姚最“心师造化”说与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后世绘画思想产生了极大影响。如果说“率性”重在传达文人画家表现的一面,那么“心性”则更偏向于隐喻心迹的一面。
    王菡薇教授在《元代文人画中的“隐喻”表达》中就认为,元代绘画的“隐喻”表达是一个重要传统,其产生的原因既与特定的政治环境有关,也是文人画家为彰显个人才华的有意而为。美国学者卜寿珊所著《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是刚刚出版的一部关于文人画专题研究的扛鼎之作,笔者以为书中“宋及宋以前的再现观”部分所论最有价值。作者从六朝宗炳的《画山水序》谈起,对画家“心性”观念的分析可谓丝丝入扣,理清了中国绘画审美趣味从再现—表现的意识脉络,实有可观之处。
    计王菁在《文人画的魅力及其当代境遇》中认为,文人们将作画看作一种修为,一种体道的形式。“尤其在山水画中,这种在静心欣赏自然的过程中以感悟天道、达到‘天人合一’的人生理想更加彰显。”朱万章在《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一文中也认为,真正的文人画,所注重的是画者的内在修为,画面的形态是内外兼修的结果。不仅仅是一个画面技法工夫的问题,也是画外文化内功的外化,是具有崇高文化修养的文人雅士心迹的流露。张鹏的《明清文人画的题材取向与人格归旨》认为,由于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文人画与前代的“写胸中逸气”拉开了距离,逐渐体现出一种对个体生存的关注,追求自我精神的超脱于生命意识的价值,更加注重“我”“心”“性”“情”的抒发与表达。也许,文人在涉世之余,唯有绢素尺牍上的兴笔涂抹,才能勉强获得精神上的快慰与解脱。林木在《元代文人画的笔墨逸韵》中指出,尽管文人画意识应该是从唐中期开始孕育的,王维就是文人画的鼻祖,但是元代是文人画真正崛起的时代,尤其是赵孟頫与“元四家”将文人画的精神超越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一是对逸趣、淡雅、天真、自然美学精神的追求,二是造型意义上的“不似”观念,三是“以书入画”的笔墨观念的形成。
    汉代扬雄云“言,心声也”,元好问亦说“心画心声”。此一说法正好对朱万章与张鹏的观点做了很好的佐证。同时,关于文人画“心性”审美趣味问题的研究成果,大多结论指向“心性”是画者体“道”的客观性存在,并非恣意随性的“无序”意念。
    五、结语
    笔者通过对文人画“率性”“真性”“心性”审美趣味研究成果的梳理,旨在探讨传统文人画图式背后的作者审美理想和艺术精神问题。但在梳理过程中发现,不同学者对文人画的概念、文化形态、艺术精神的认识和解读有较大差异,甚至存在过激烈的论争。
    很多学者认为,文人画的发展是特定时间的产物,是在传统社会儒、释、道三股主流文化浸染下,是等级文化、士大夫文化、农耕文化背景下存在的文化形态。随着近代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传统文化逐渐衰落,文人画的生长土壤已不复存在,卢辅圣先生便持有类似的观点。卢先生所著《中国文人画史》是新世纪以来,体量最大的一部专题研究文人画历史的作品。该书从文人画“逸”的意识流程入手,强调了传统文人画“逸”的审美趣味,以文人画发生、发展、高峰、没落的脉络解读其超越历史意义的审美价值。但是,文章也提出了“文人画终结论”,一时间在画坛和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美国学者卜寿珊先生更是认为,文人画的艺术理论从苏轼提出,到明代董其昌而画上句号。因为像苏轼、赵孟頫、董其昌这样身居高位、声名显赫的文化巨人,在传统社会之外的土壤是无法再生的。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文人画艺术形式来源于文人雅士这一特定的社会阶层,即使在今天欣赏文人画艺术也并非全民的专利,因为其创作的出发点、艺术风格及图像背后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注定它只能在特有的人群范围内流行。 (本文发表于《民族艺林》2018年第2期,张心柯/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