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观点 >

儿童动画电影角色造型创作谈

http://www.newdu.com 2020-06-03 中国社会科学网 马驰 参加讨论

    全世界动画作品丰富繁多,艺术表现形式丰富,深受广大青少年和学龄前儿童的喜爱。儿童是动画电影的主要受众,文艺欣赏也好,休闲娱乐也罢,大部分的动画电影创作并不以成年人作为“纯观众”的主流选择对象,成人观赏动画电影多数是以儿童家长的身份参与其中的。动画电影是适应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艺术作品之一。
    在世界动画电影中,受欢迎的儿童动画电影中的角色造型不胜枚举,他们个性鲜明,造型独特。多数儿童动画电影中的角色设计,都在造型上赋予了作者对形体的认知,而这种造型的表达也是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内心感受创作的。总体而言,从儿童动画电影创作的角度,角色造型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启发性。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是根据年龄的变化而逐渐发展的,是一种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简单的事物是一个内心框架,再接触其它事物时会根据内心的框架来进行对比再去认知。那么,不同的动画电影所对应的人物造型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启发认知的功能。这种启发也会促进儿童的“肌肉冲动”,刺激儿童在认知事物时对角色进行模仿。这种模仿可以是自己的模仿,也可以是对绘画的模仿,并对儿童在事物概念凝练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鲜明性。在儿童动画电影中,虽然角色的复杂程度不同,但是角色造型仍然具有鲜明的特点。相比之下,成人影视剧中的古装人物或都市情感剧中的职员等信息元素,在低龄儿童看来,区分人物性别、年龄等是有一定困难的,尤其相似的角色出现在屏幕中,对儿童来讲更难区别。但是,在儿童动画电影中,我们发现由于角色的造型鲜明,即便是装饰较复杂的角色,儿童依然容易分辨。此外,鲜明性还体现在角色的色彩设计上。作为动画电影,动画人物本身就是脱离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样式,是“人造”的角色,其色彩具有美术设计的基因。
    三是认同性。儿童对动画电影的喜爱和认同主要是因为卡通可爱的人物造型。动画电影中的人物造型多数都是大大的脑袋、圆圆的脸,头身比例较夸张,有的更是夸张到了“Q版”,如面部眼睛位置较低、鼻子小、耳朵突显、下巴短小等,这种造型更像是现实中的“幼儿宝宝”,一般会给儿童带来与自己很接近的“同龄”感,容易获得儿童的接纳和喜爱。当然,也有不少动画电影的主角不一定是头部较大的,有着与常人接近或者更加夸张略显魁梧的“英雄”造型,这种是对人物的精神魅力产生的“偶像”认同。此外,反面角色呈现的夸张、甚之怪异的样貌,也帮助儿童在认知中对善恶、正邪产生区分。
    四是导向性。儿童动画电影在创作中会给不同喜好的观众提供不同的角色类型。在性别、性格、年龄和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儿童会更关注与自己相关或有倾向性的角色,比如公主、侠客、神仙、精灵、机器人、汽车,或是某个动物、某种特别的生物等等。在动画电影中,这些角色往往能够获得其他角色的尊重,他们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如正直、聪明、神勇、美丽、善良等。儿童在欣赏动画电影的同时,会将自我代入电影作品的角色中,对其模仿学习,从而起到正面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
    儿童动画电影中人物角色的表达技巧很多,需要创作者在具体设计中进行选择与处理。创作角色造型时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色彩明快。色彩明快不是指色彩艳丽,而是色彩的总体配比明晰,不模糊。其中包括人物自身的色彩配比和人物间的色彩配比。比如《功夫熊猫》中的阿宝,作为一只熊猫本身并非是色彩丰富和鲜艳的角色,但是黑白之间配色呈现自然明朗的对比。整体的明朗与后面出现的豹子的晦暗又形成了角色之间的对比。从色彩本身的“色”上看,在很多动画电影中也会倾向于使用饱和度适中或偏高的色彩。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黄色的衣服和红色的裤子等。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儿童能够接受夸张、明快的色彩处理,是因为他们不需要从真实的世界中完全镜像的呈现所有细节来进行认知。一种象征意义的色彩符号,便可以满足他们对形象色彩的任何想象。
    第二,形状归纳。大多数动画造型为了表达角色的特征,会外加动画设计技术流程的合理性的边界约束。动画造型的整体、肢体、头部等都会进行几何形状的归纳,是“几何的风格化”。这种“归形”富有几何的节奏感,通过儿童的知觉观察力,引起儿童的认知共鸣。如动画电影《龙猫》中的龙猫、《千与千寻》中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形象,从整体到局部都可以找到形状上的归纳。造型整体的设计基本定型后,创作者会着重投入到头部的造型设计上,人物的表演除了肢体表演就是头部表演了。角色的头部,尤其是丰富的面部表情,是语言传达的媒介,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主要信息来源。动画人物的面部造型设计承担着与儿童观众情感沟通的重要任务。也就是说,不管是影视剧还是儿童动画电影,都是看“脸”的。如头部造型的正面角色设计,创作者多采取“可爱”的设计样式,如《多啦A梦》中机器猫的圆脸,大眼睛和短小的肢体,还有《小羊肖恩》的动物角色,其总体设计都是采取圆下巴的方式,又兼顾角色的“调皮”“忠厚”等个性特点。在反面角色设计中,创作者多采取“夸张”的几何归形,如《玩具总动员2》中的反派“玩具”札克天王的头部是锥形,嘴部和眼睛则多用三角形等尖锐的形状。
    第三,道具延伸。与人物相关的道具是人物表演的延伸,也是与角色本身形象的一个组合整体,造型设计中的人物离不开关联道具的辅助。在Q版人物中,由于头的比例比较大,其四肢尤其是上肢显得短小。这种情况下,角色使用手持的道具可以提高角色表演的视觉张力。同时,道具还是角色的性格外化的表达。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在动画片呈现时,道具如何参与角色的表演。在经典动画的改编中,还要根据原著经典的描述来进行设计,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金箍棒、托塔天王的宝塔、哪吒的火尖枪等都是“固定搭配”。
    在动画电影中,作为“动画”本身的材料不同于真实生活,会天然的与观众产生剥离,观众一般会带着安全的心态来观看作品。所以,对于儿童而言,动画不仅可以提供信息,同时又是安全的。从创作方法的角度,我们还要有这样一个概念,那就是动画角色造型是创作出来的,造型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导演”的过程。换句话说,动画电影中的角色造型的长相也是“表演”。创作者要明确,造型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系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动画专业教研室副主任,中国动画学术联盟发起人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