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观点 >

【文萃】明清书坊对戏曲评点的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20-08-31 未知 廖华 参加讨论

    明清戏曲评点的兴盛与创作繁荣、演出频繁有关,其实,刻书业的发展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朱万曙先生在《明代戏曲评点研究》一书中曾指出书商促进了戏曲评点的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明清书商如何推动戏曲评点,对戏曲评点有何具体影响。
    戏曲插图能够辅助文本阅读,戏曲评点亦有此功效。明清戏曲的评点主要在两个方面帮助读者阅读。一方面,戏曲评点帮助读者理解文意。一是解释文本内容;二是体会作家思想;三是指出作品的精彩之处。另一方面,与小说评点不同,戏曲评点具有指导演出的作用。比如提醒演员需要认真对待的关目,指出演员要抓住情境做戏。此外,冷热场面的调剂,曲律声韵的提示,演员服装和舞台道具的说明,戏曲评点均有涉及。
    评点有助于理解文本,也能指导演员表演,对于读者来说具有莫大吸引力。因此,书坊利用评点宣传,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其一,在书名、序跋、正文中指出刊本附有评点。书名位置显眼,书坊有意识给书名添加“批评”“评点”等字眼,序跋也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成为刊本宣传的途径之一。其二,在序跋、凡例中夸赞评点内容。有暗示所选评语都是优秀的间接肯定,也有直接赞美评语的,这些无疑抬高了刊本的价值,起到了促销的作用。其三,将不同评点家的评语放在同一刊本中,并加以强调。集合多家评语的刊本,也能抓住读者的眼球,所以书坊并不吝啬评语的添设。
    除了上述三种广告外,还有其他促销方式。比如,以名家评点打广告,即聘请名家评点戏曲;或巧用评语字体,书坊师俭堂的出批就别出心裁,均用书写体;或是集中刊刻某种题材的剧本。书商为了提高销量,连评点本也是以大众喜爱的题材居多。
    总之,明清书坊为了迎合读者的阅读需求,于刊本中增加评点,并以此作为促销,广告形式多样,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戏曲评点的兴盛。
    书坊与文人关系密切,特别是在中上层文人加入戏曲行列之前,书坊往往需要下层文人编写戏曲,下层文人为了得到经济保障也乐于受雇于书坊。在书坊的组织下,下层文人评点戏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早期的戏曲评点本以坊刻为主,一批下层文人在书坊的组织下成为较早从事戏曲评点的群体。据笔者考查,现存最早以“题评”命名的戏曲是徐士范本《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而最早大量使用的是世德堂,所刊戏曲的书名大多有“题评”两字。这是商家惯用的广告手段,其实评语多是随感式的鉴赏性质,缺乏系统与深度。但是,世德堂较早有意识地注重评点的作用,对于戏曲评点发展所作的努力应值得肯定。在中上层文人评点戏曲之前,下层文人为了生计或为了消遣而加入戏曲评点的队伍,他们甚少在评点本中留下姓名,所做评语也较为稚嫩,但是在戏曲评点的萌芽阶段,实属可贵。
    其次,下层文人的戏曲评点也颇具特色与价值。不仅是初期阶段,在整个明清时期,均存在书坊组织下层文人评点戏曲的现象。下层文人由最初不留任何信息,发展至假托名人评点,或者署别号。这批名不见经传的下层文人,评点戏曲的态度还是比较认真的。评点既可赚钱,又可消遣娱乐,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在这种心态驱使下,下层文人的评点并非毫无建树。如果将现存所有坊刻戏曲评语整理归纳,不难发现,他们的评语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现存戏曲刊本来看,最早借名家评点来宣传的,应该是杭州书坊容与堂。这位书坊主人独具眼光,于万历三十八年率先出版署名李贽评点的戏曲,开启了名家评点戏曲的风潮。其他书坊纷纷实行名人效应的策略,涌现出一大批署名家评点的戏曲刊本。
    当然,所谓的名家,不排除有假托现象。但也不能否认,明清不乏实实在在参与戏曲评点的名家。比如师俭堂所刻戏曲打上“陈继儒”的名号,笔者认为,陈继儒是被师俭堂聘请而从事评点工作的。这可从陈氏的生平和思想观念来考察:
    第一,名流身份得到商家青睐。陈继儒不贪图荣利,虽屡受朝廷征召,皆以疾辞;对于穷困儒生则尽心资助,人称其为“山中宰相”;且多才多艺,在诗文、书画、古董等方面造诣颇深,是相当有品位的学者。对于这样一位不耕不宦,却声华浮动的大家,怎么可能不引起商家的注意呢?
    第二,具有读者意识和市场观念。陈继儒非常重视读者的阅读心理,出于对读者的关注,陈继儒对书籍市场也有较深的认识,如他曾指导许自昌次子许元恭的刻书事业。陈继儒对许氏的建议涉及哪些书籍会畅销,版面安排如何才能吸引读者,甚至对于可能存在的翻版现象也给予了提醒。
    第三,以卖文为生。陈继儒本人曾说过他是“卖文为活”的,他常为人代笔撰稿,置身于出版业,润笔之资成为其主要经济来源。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师俭堂为提升刊本知名度而聘请陈继儒评点戏曲。由此可见,明清书坊虽然以赢利为目的,但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惜花钱聘请名家评点,以致客观上提高了戏曲评点的质量。
    明清书坊主的戏曲评点有一特色,即乐于刊刻自己的评点本。而且,书坊主的戏曲评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丰富戏曲评点的模式,评语的学术含量高。明清书坊主中不乏戏曲专家,他们对戏曲评点有着独特的贡献,如臧懋循是“改评型”评点方式的开创者,凌濛初则是“考订兼评型”的佼佼者。值得注意的是,闵遇五等并非戏曲专家的书坊主,他们的评点也不乏真知灼见。
    二是将评点理论付诸实践,深化评点内容。晚明时期,臧懋循、袁于令等书坊主开始意识到舞台表演的重要性,认为不适合演出的戏曲不会是好的作品。重要的是,他们还能将戏曲理论融入剧作。可见,明清书坊主既评点戏曲,又加以实践,丰富和深化了中国戏曲理论。
    诚然,明清戏曲评点的作伪现象十分严重。或假托名人评点,或直接抄袭他人的评语,或直接摘抄名家言论。书商鱼目混珠,大量伪作充斥市场。同时,盗版猖獗,以假乱真,造成“赝本行而原本没”,以致读者“及睹真本,反生疑诧”,给当时读者添了不少困惑,也给现在的戏曲研究带来不便。然而,书坊对戏曲评点的作伪也有积极的一面。这是因为假托成名人的文人,他们对戏曲的评点也是有意义的。作为理论批评的一种建设来看,确是别开生面、另辟蹊径的盛事。其影响所及,由明入清。
    总之,明清戏曲的评点本以坊刻为主,在戏曲评点发展初期,书坊组织下层文人评点戏曲,带动了戏曲评点的发展。聘请名家评点,虽然有些评语并不是真正出自名家,但仍然有利于提升戏曲评点的整体水平。此外,书坊主们还亲自评点戏曲,甚至结合自己的戏曲理论进行创作,有效促进了戏曲的繁荣。由此可见,书坊在明清戏曲评点史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书坊与戏曲评点的关系,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戏曲评点发展和传播的认识。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原题《论明清书坊与戏曲评点的关系》,《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网 胡子轩/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