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基督教“圣像毁坏”造成的图像缺失,影响到传统西方艺术史研究图像和图像规律的一般方法,研究对象的缺失,与“再现-复制”规律的中断,图像研究有了在本体上思...
内容提要:本文从对画与物关系的讨论入手,主要借鉴海德格尔对物、作品和艺术作品的概念以及福柯在马奈讲座中所提出的“实物—画”概念,试图揭示绘画并非仅仅是物的表象和复...
【内容提要】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西方近代美术初传于中日两国。日本美术展示了其传统中宗教精神和现实性格之间的张力,能较为系统、客观地认识西方近代绘画,并体现出折中...
【内容提要】文章根据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和体会,阐述了中文音乐文献在翻译成英文时的难点和可能性的处理方法。其中包括:一、中译英时所存在的鸿沟。基于实践经验,发现中译...
【内容提要】17世纪的荷兰小画派一反矫饰浮华之风,追求自然平实之美,使绘画艺术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并由此形成了真诚的基本特质。遗憾的是,由于整个欧洲社会以及时代的原因...
内容提要:在价值取向上,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异,不再将审美的独立性理解成审美与生活隔绝的孤立性,不是将审美视为与“此在”人生相疏...
【内容提要】音乐实物史料在音乐研究领域中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们与文献史料一样,未必完全客观,同样需要仔细甄别和合理运用。本文就音乐实物史料的类别、特殊性及局...
【核心提示】中国是讲礼乐伦理秩序的文明大国。《纲鉴易知录》等书记述大禹“以五声听治,揭钟、鼓、磬、铎、鞀五器于庭”。“五声听治”制度,经夏商周三代继承完善,提升为...
内容提要:布达佩斯学派成员拉德洛蒂揭橥了赝品在现代艺术概念建构中的特殊地位,认为艺术造假导致的非区别性具有破坏性力量,削弱了艺术作品的审美吸引力、真迹的剩余价值以...
内容提要:汉朝的壁画和雕塑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通常情况下,当绘画和雕塑两者具有指代关系的时候,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很深的关联性。在敦煌洞窟里的雕塑呈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