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创作要把握温情脉搏
时间:2024/11/27 09:11:56 来源:未知 作者:李莉 点击:次
近年来,关注原生家庭问题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些剧作不约而同地将视线聚焦在原生家庭与成长创伤等话题上,体现了新的叙事视角和情感表达方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原生家庭往往就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是成年人独立之前或者组建自己的新生家庭之前,以父母关系为核心的成长环境。原生家庭既是一个边界概念,也是个人自我认识的来源。前些年,婆媳矛盾、夫妻矛盾曾是一些家庭剧关注的热门话题。当下,人们更加关注家庭中的代际矛盾、成长的创伤、父母的亲情绑架以及家庭纠葛对人格的影响等内容。现在的影视剧创作之所以热衷于表现原生家庭的话题和内容,大致有以下原因。其一,在媒介时代,受众的喜好成为风向标。有缺憾的原生家庭故事往往比幸福的原生家庭故事更吸引观众。其二,反映原生家庭问题的电视剧切中了社会转型期的情感问题和社会问题,家庭成长奋斗的艰辛,也容易引发观众对人物经历的共鸣。 总体来看,影视剧深刻挖掘原生家庭存在的种种问题,既丰富了作品的伦理情感内容,也有利于人物性格的深刻描绘。当下涉及原生家庭的影视作品可以说是家庭伦理剧突围的成功尝试,呈现出鲜明的叙事内容和风格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家庭情感的缺失与成长之殇的主题。原生家庭出现的问题大多聚焦在亲子关系紧张、亲情绑架、重男轻女等造成的家庭矛盾,以及由此导致的情感缺失。如《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安家》中的房似锦、《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她们的内心在家庭亲情关怀缺失下一再遭受创伤,甚至在工作后也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种种创伤,这让她们的生活不堪重负。如樊胜美没有一分钱存款,却还要承担哥哥婚房的首付款,房似锦被母亲没完没了地压榨,苏明玉默默填补着家庭的窟窿。她们的成长都伴随着对家庭的无奈以及无尽的伤痛。《隐秘的角落》中在单亲家庭生活的朱朝阳,本就失去父爱的他,母亲又经常不在家,家庭陪伴及情感的缺失导致其生活轨迹的偏离以及后来悲剧的发生。 第二,人物的角色设置主要体现为暴虐的/缺席的父母、孤独的孩童、艰难逆袭的职场女性。这些电视剧中的人物设定往往非常相似,《以家人之名》中来自不同家庭的三个孩子,在父母的再婚中组成一个非血缘关系的家庭。原生家庭的矛盾冲突让这些作品叙事充满张力,人物角色性格表现较为立体,也因为这些日常情感和家庭关系的呈现而吸引更多观众。 第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这些电视剧以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反映了社会现实以及突出的原生家庭问题。父母之爱的缺失、家庭形象的坍塌、孩子的成长创伤、以爱的名义的情感暴力、愚孝的道德绑架等问题,随着作品的热播成为观众关注的话题。原生家庭所带来的问题是人们不得不接受和面对的现实隐痛,其在社会道德和亲情伦理维度上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也引人关注,这类电视剧刚好提供了人们宣泄和讨论的出口。 原生家庭影视剧创作获得了极大的关注,让观众对原生家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但这些作品对于家庭关系的表述和父母形象的塑造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大量模式化作品的产生。一些作品为了加强戏剧冲突的表现力,刻意设置乃至强化家的冷漠、冰冷、孤独、残缺,把父母更是塑造成了痛苦之源、心灵之殇,塑造的长辈形象过于尖酸刻薄,往往亲情缺失。影像带来的社会景观呈现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展现了社会现象与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媒介时代人们想象真实世界的窗口,对人的认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像的传播担负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因此,影视剧创作在对生活的加工和艺术化表现过程中,必须考虑其社会影响和价值导向。当下,原生家庭问题被放大和极致化呈现的创作现象,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原生家庭影视剧创作需要把握价值尺度,呈现积极健康的精神和情感内容。家是社会最小的单位,关系着社会的安宁和稳定。在影视作品中倡导积极、健康、良好的家庭秩序、亲情伦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作品在表现原生家庭时,首先,应塑造更丰满的人物形象,挖掘人物性格的多重意蕴,而不是简单化刻板化地表现人物。其次,避免为了单纯制造矛盾和悲情而过分渲染原生家庭存在的问题,而应具备更广阔的社会视野,遵循现实逻辑和艺术逻辑把握好原生家庭的表现尺度,注重对家庭温情的书写,呈现更为丰富的家庭样态和伦理情感,而不是一味展现创伤、隔阂、痛苦,从而不断提升电视剧正向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内涵。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文萃】早期话剧文献对话剧史研究的重要影响
- 下一篇:百年中国艺术歌曲创作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