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剧目体系化建构及其评价标准(2)
时间:2024/11/28 05:11:50 来源:《中国文化报》2014年1月 作者:张福海 点击:次
当代戏剧剧目结构体系的构建 戏剧新秩序的重建,其内在硬核是戏剧观的问题;“三并举”是以近代性的戏剧观建构起来的,而现今剧目的规划与重构,要解决的是戏剧审美的现代性或现代主义的认识问题。所谓现代性即是人性,所谓现代主义即是人道主义。具体说,它指向的是人的精神领域、人的心灵深处;在方法论上,现代性的戏剧是创造何种形式形成自身的抵达能力。 根据以往的戏剧历史所提供的经验和自身发展的逻辑考察,我认为确立以“改本”为中心、古典剧目为遗产、创造新的戏剧形态为目的这样3个方面为内容的剧目建设的新的格局,是推动当代中国戏剧发展,回应时代审美要求的基本方略。 以“改本”为中心,就是以拣选的古典剧目为本事,并视为题材或素材,从审美的现代性着眼,从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到表演形式、音乐设计、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给予创造性改造而完成的剧场意义上的文本。这个新,是旧戏新作,是翻旧成新,是由戏剧审美的现代性精神武装起来的戏剧。提出以“改本”为中心、走“改本”之路,是中国戏剧技术性强和规范化程度高的个性使然;另外,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戏剧创作因流于社会学层面而养成追风逐浪、急于求成的功利心态,造成戏剧建设缺失了必得经由的“改本”一环,故应补上。 以古典剧目为遗产,指的是昆曲、京剧等所代表的古老剧种和剧目。非遗剧种的剧目具有“种子”的意义:它们的演出还应是学术性的,既可供专家、学者进行研究之用,也是用于专业教学的经典名篇,又是剧院(团)进行现代戏创造的资源、借鉴和参照。 创造新的戏剧形态的剧目,指的是立足于现代题材所进行的新形态的戏剧创作。创造属于今天审美的戏剧新形态,是当代中国戏剧的理想和追求。但是,新形态的戏剧创造绝非朝夕之功所能奏效。历史上昆剧形态的形成,欧洲音乐剧从草创到成熟,都是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才完成的。中外戏剧史经验告诉我们,眼下新形态戏剧的创造,首先应该是探索的、实验性的。这种探索的、实验性的戏剧创造本身必将成为激发广大戏剧工作者的智慧和才情的动力,以为今后新剧种的形成找到可能性的途径,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以“改本”为中心、古典剧目为遗产、创造新的戏剧形态为目的这种剧目建设的基本结构设计和布局,是中国当代戏剧建设的一个体系化的构成。进一步说,以戏剧审美的现代性为主导的剧目结构体系,将在戏剧舞台艺术上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现代审美景观:既有古典的又有现代的,既有翻旧成新的“改本”,又有“改本”的旧戏新作,既有实验性的,又有“博物馆”的。如此,中国戏剧在实现其审美现代性的进程中就将以自己的创造力量汇入世界戏剧潮流,为人类的戏剧审美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哥特式教堂建筑的美学意蕴
- 下一篇:当代中国,艺术有何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