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
时间:2024/11/28 02:11:34 来源:文艺报 作者:宗祖盼 点击:次
2020年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宣布将原隶属于文学门类中一级学科的艺术学升格为独立学科门类的第十年。值此契机,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于6月2日举办了“艺术学升门十年:未来的展望”网络学术论坛,邀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和成员,共同回顾艺术学理论学科十年发展历程,畅谈学科的未来发展前景。 认清学科现状,把握时代趋势 艺术学理论是艺术学升门后新设立的一级学科,其前身是作为理论学科的艺术学二级学科。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夏燕靖教授认为,艺术学理论学科经历了一条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学术史路径。历时80余年,艺术学理论在不断修正与完善中从“潜学科”成为“显学科”,已得到整个学界的广泛认可和认同,具有完备和系统的评价体系。 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艺术学理论学科已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6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从业专职师资约1000人,已经涵盖全科艺术院校及研究机构、单科艺术学校、理工科大学、综合大学及师范院校四种形态,初步形成了基础理论艺术学和应用理论艺术学两个学科系列。在人才培养上,艺术学理论学科制定和实施了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了核心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一方面着眼于夯实学科基础,强基固本;另一方面依托学位授权点学科环境需要并面向行业需求,拓展应用空间。 与此同时,艺术学理论学还存在学科点多而不精、分布不均匀、专业期刊数量无法满足师生要求等问题。例如艺术学理论博士点在华南地区布局仍属空白,相比艺术学其他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艺术学理论还没有一个与这个学科相对应的专门期刊。这些都与艺术学理论学科起步时间晚、学科共识及认同度存在缺陷有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一川教授认为,艺术学理论学科已初步长成为小树林,尚待未来长粗、长高、长大,直到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巨树林。 对于艺术学理论的现状,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周宪教授表示,艺术学理论学科总体还相对滞后,积累比较薄弱,学科影响比较小。虽然旗帜已经举起来了,队伍组起来,体制建起来,戏唱起来了,但是现在真的要来思考这个学科未来。目前,艺术学理论学科还存在许多难题,尤其是这一学科在国外没有可以直接参照的经验和模式,国内许多共识还未达成,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艺术学理论学科正面临着重大的时代机遇。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王廷信教授认为,艺术学升门给艺术学理论学科搭建了更高级别的平台。无论是国家对艺术的重视、艺术在国民生活中的地位提升,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会给艺术学理论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现象与资源,从而推动高质量的艺术学理论学科成果的涌现。 加强理论研究,夯实学科基础 艺术学从原来的一级学科和八个二级学科的体系升格为门类学科后,设置了新的五个一级学科,包括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但是这样的归并是不得已而为之。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更是长期面临着“名不正”“伪学科”等质疑或指责。 中国文联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表示,艺术学已经完成了升格门类学科的使命,就应该避免艺术学内部的“名分”之争。他建议艺术学在面向未来的时候,要真正地从哲学思维层面出发,用一种兼容、整合、辩证、和谐的思维去取代过去长期羁绊的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单向思维,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然后实现美美与共,兼容整合。王一川教授也建议,艺术学理论学术共同体要进一步增强学科的主体性,对内增强认同度,对外提高承认度,促进学科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集中精力加强学术研究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艺术学理论学科中能够担当起时代力作的著作仍然缺少,能够引领理论风尚的原创性学术观点不足,这是导致这一学科常常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专家们一致表示,艺术学升门十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夯实基础,尤其要注重回归本位的研究,更加系统地凸显史、论、评理论的建构,争取在艺术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学科核心领域取得更多原创及突破性重大的成果。这是事关学科生死存亡之大事,是站得住、行稳致远的关键。但是,我们也不宜急功近利,而是需要长期潜心研究,集中学术创造力去开拓和耕耘。 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的十年,也是艺术学界不断探索、思考、实践的十年。往前追溯,更是几代学人艰苦卓绝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李心峰教授认为,当前我们需要重新认识、重新评价、重新阐释艺术学升门这一事件,不能仅仅将其视为艺术学这一学科的内部事件,而是要放在整个人文科学体系当中来看待,因为它改变了中国科学版图和科学体系。 十年辛苦不寻常,枝繁叶茂待来年。随着学科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艺术学理论必将在培养精神解放、自由全面发展的新人方面作出独特的贡献,在下一个十年结出更多、更高质量的果实。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天才与“铁憨憨”:《清平乐》中的晏殊与范仲淹
- 下一篇:从笔端到云端:找寻美术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