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艺术评论 >

精准传承走向更新更美的经典——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东方之韵”观后感


    编者按
    近日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东方之韵”、河南省稀有剧种进京演出,不光让观众欣赏到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剧种、剧作及名家,还在剧目创作、传承发展及演出市场的开拓上给京城文艺工作者以启示。他们的经验,值得总结并推广。
     
    “东方之韵”是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组织旗下院团展演剧目的文化品牌。去年进京全是新剧目,让首都观众尝鲜。今年搬出了几块压仓石,演出次序为:上海沪剧院《雷雨》、上海昆剧团《长生殿》、上海京剧院《曹操与杨修》。
    这是有不同舞台经历的三出好戏。
    “两家乐府盛康熙”,其中之一即《长生殿》,“优伶能是,升价十百”。由于原著50齣,繁长难演,伶人多选些重要关目,精致加工,变成折子戏,至于全剧意蕴就难以兼顾了。上海昆剧团以精选加工的四本连演,把钗盒情缘与唐室盛衰结合起来,重新激活了它的生命力。2007年在兰心大戏院首演,5轮20场。笔者躬逢其盛,见证了当年关注度之高。
    《雷雨》改编自同名话剧。1934年曹禺文本正式发表,1938年就有了时称“申曲”的沪剧幕表戏。后来,沪剧界又有多次名家联合串演。不论当时演出水平如何,确是最早把《雷雨》搬上戏曲舞台的。艺人眼光,能不佩服?2010年,为纪念曹禺百年诞辰,再度精心打造。沪剧与《雷雨》的情缘,源自其发育成长同吸收“文明戏”(早期话剧)的营养分不开。移植《雷雨》等多部名著,不仅在形塑沪剧的艺术样式上起了重要作用,还提升了它的文化品格。至今,《雷雨》已成为沪剧“西装旗袍戏”的第一代表作。
    《曹操与杨修》是思想解放在戏曲创作上的重大成果。1988年到天津参加京剧新剧目会演,引起轰动,媒体评价为“京剧艺术的新突破”。1995年上海京剧院携此剧进京“走向青年”,有位刚毕业的北大学生这样说:“这出戏所以能打动将来或正在逐步成为国家栋梁的青年人,很重要的是与‘人的解放’结合起来了。启迪人的心灵,从自身的弱点与疏忽中解放自己!”
    以上三出戏,代表了上海的三个剧种、三类题材、三种演绎风格,色彩丰富,分量厚重,给奔忙于凛冽寒风中的首都观众,送来心灵上的温暖。
    我看过这些戏不止一次,逐渐悟出了它们背后有一种力量:来自高度重视舞台艺术之生命对接的战略思维。
    舞台艺术的核心是表演。这是戏剧同观众发生审美关系的终端。换句话说,一出戏究竟能把观众打动到何等程度,决定于演员的功力和魅力。为什么只能说它是核心?因为还有其他艺术因素的合力,才能构成舞台艺术的整体。其间“质朴”与“豪华”(不等于简陋与铺张)可作多样选择。舞台艺术只存在于演出的当下,存在于创造者与欣赏者的活生生的直接交流之中。它的保质期有限,因而列为“非遗”。因而必须珍爱名家,培植新人,在生命对接中实现延续和提升。传统戏曲需要如此,新创造的现代戏曲也需要如此。在当下,尤其需要依靠组织的力量。“东方之韵”展演精彩,就是对接成功的范例。它们在表演上都是老中青三结合,具体做法,一戏一策,并不相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