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美术学 >

试析隋唐绘画创作的地理分布(3)


    (四)隋唐石窟壁画的分布
    隋唐石窟造像大部分是在北朝石窟旧迹上续造补刻。隋唐很少出现新开凿的大规模的石窟造像地区,比较著名的有山东济南的千佛山、玉函山隋代造像,以及柳埠神通寺唐代的千佛崖。新开的地区,如陕西邠县大佛寺,四川广元千佛崖,乐山凌云寺,以及大足、绵阳、三台的千佛崖。一般来说,唐代新开凿的石窟没有北魏所开的石窟堂殿那样宏伟精致,且新开地区以摩崖造像最多。石窟寺院这种形式的佛教建筑到唐代已成为落后的建筑形式,建造规模巨大、具有政治意义的佛寺时大都采用木构建筑,这自然代替了在山崖石窟中开窟造像。然而,隋唐仍是中国石窟寺艺术的繁盛期,不仅在新开凿石窟的数量上,而且大多前代已开石窟,在隋唐时所开的也是其中最精彩或数量最多的部分。表4所显示的为隋唐时期新开或续开的石窟遗址在今天各省的分布情况。虽然这些石窟寺在当时可以说是“无壁不图”“无图不妙”,但历经了千余年的巨大变化,这些石窟艺术,特别是壁画艺术,大多被毁坏而难见当年的面貌了。
    从表4中可以看到,隋唐石窟主要分布在西北以及北方的黄河流域,实际上形成了西起新疆、东至洛阳的石窟分布带,而南方则开窟不多,且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的西南地区。这里体现了石窟的分布情况,由于我们上面提到的原因,现在尚能见到的隋唐石窟壁画遗存,主要集中于新疆地区和甘肃地区的诸石窟中,在表中加星号的即为有隋唐石窟壁画遗存的地区。具体来看,新疆诸石窟所遗存的隋唐时期壁画分布较广,且主要集中在古丝绸之路沿途,重要遗存则分布在拜城、库车及吐鲁番的附近地区,它们分属于古代的龟兹、高昌等西域邦国的辖区。重要的遗存在古龟兹地区有拜城的克孜尔石窟,库车的库木吐拉、森木塞姆、玛札伯哈石窟,以及新和的吐乎拉克埃石窟,古高昌地区的遗存有柏孜克里克、胜金口、雅尔湖等窟。甘肃是另一个有石窟壁画遗存的地区,而敦煌是隋唐时期最重要、最集中的石窟壁画创作地,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及敦煌附近的东、西千佛洞。沿河西走廊的当年诸多石窟中的壁画已经被毁或是部分由后世重绘,属于隋唐时期的石窟壁画仅在临夏永靖的炳灵寺和天水的麦积山有少量遗存。
    
    我们可以看到,石窟寺遗迹大量分布在北方的新疆(即当时的西域地区)和甘肃(河西地区)等地,而且这些地区石窟壁画的遗存十分丰富,它们不仅是隋唐时期佛教绘画创作的重心,也为今天研究隋唐绘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三、隋唐绘画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隋唐绘画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以上对各相关绘画要素的分析,为隋唐绘画的地理分布格局及特点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对隋唐时期各项绘画要素分布的复原,从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当时绘画文化的分布特征。结合具体的数据来看,首先仍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表5显示出北方在四项绘画要素的分布值上均高于南方,除壁画寺观优势不太明显以外,其他各项均有绝对的优势,这说明隋唐时期北方绘画创作的整体实力要强于南方。各要素的分布详情上文已有相关的分析,这里就各自分布的特点和原因加以简要说明。
    
    首先,画家与寺观壁画在隋唐时期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寺观壁画始兴于六朝,极盛于隋唐。《太平广记》引《唐画断》所云吴道玄于“两都寺观,图画墙壁四百余间”。从事佛寺壁画创作的画家,不仅人数庞大,著名画家大多也参与其间。通过寺观壁画的地理分布,可以窥探当时画家的创作情况。实际上,仅本文统计的隋唐有确切籍贯的154位画家中,就有101人参与过寺观壁画的创作。佛寺壁画在地域上的分布,亦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隋唐绘画的地域性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一方面结合画家的籍贯分布,我们可以考察当时画家分布与其游迁地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文献记载有确切籍贯的画家较少,利用有壁画的寺观分布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当时绘画发达之地和吸引画家前去创作的热点地区。
    我们发现壁画寺观的分布与画家一样存在着不平衡性,但在分布的密集区域上是基本重合的。北方均是集中于京兆府和河南府,南方在区域上是江南东道和剑南道,但实际上仍主要集中于各自的分布中心,江南东道的寺观分布于润州,画家在苏州,剑南道则都在益州。然而有所区别的是,这种不平衡性在壁画寺观的分布上要弱一些,这主要是壁画寺观在全国的分布较之画家要广,而且南北方的壁画寺观分布也较为均衡。而在南北方内部分布的特点上,寺观与画家的分布则有明显差异,由于画家在北方的整体实力强于南方,虽然其内部仍相对集中于两京,但较之南方极其有限的分布区域还是有明显的优势。在寺观的分布上,北方则更不均衡并失去了优势,南方寺观分布较为广泛且均衡,润州和益州在南方分布的相对集中程度也远不如北方的两京那么高。不论怎样,可以说在画家密集之地寺观壁画也随之兴盛,而一地寺观壁画的发达同样说明该地区绘画创作的繁荣和画家的云集情况。
    上文提到墓室壁画属于一种贵族的文化,会明显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而隋唐统治者延续了西魏和北周的“关中本位政策”,就使关陇政治集团在隋唐的政权中占据核心地位。隋唐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这就不难理解重要的壁画墓均在北方了。西安作为当时的京畿地区,所发现的唐代壁画墓占到目前全国正式发掘总数的近80%,自然在情理之中。而其他有壁画墓发现的地区也有自身的原因。山西太原是北方发现壁画墓较多的地区,太原在北朝就是一个政治文化中心,在唐代称并州,乃李唐王朝龙兴之地,也是武则天的家乡,也是京畿地区外的一个重要军事和文化中心,聚集着一大批贵族和官员。宁夏固原也有重要的壁画墓发现,而固原在北朝就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和中原与西域文化贸易交流的一个中心,称为原州。在隋唐时期,原州更是关中京畿地区通往西北的主要门户,文化经济十分繁荣,聚居着许多贵族官员。北朝以来,固原与关中京畿地区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且相距不远,固原唐代墓葬结构与关中唐代墓葬也基本一样。南方目前发现的唐代壁画墓的数量虽然不多,计有湖北安陆贞观中期杨氏墓、湖北郧县永徽四年(653)李泰墓、郧县圣嗣元年(684)李徽墓、郧县开元十二年(724)阎婉墓、郧县开元十二年(724)李欣墓、广东韶关开元二十九年(741)张九龄墓、重庆万州永徽五年(654)冉仁才夫妇墓、浙江临安光化三年(900)钱宽墓和临安天复元年(901)水邱氏墓等9座。(28)但我们看到,这些壁画墓均是皇室成员、官员和地方割据者父母的墓葬,皆为砖砌结构。
    中国的石窟寺遗迹主要分布在北方,一个主要原因是佛教东传主要循古丝绸之路,由西域到中原,西域和河西是较早被佛教熏染的地区,而开凿石窟的习风也由此传入中原。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南北方的佛教信仰不同,中原北方佛教重功德、报业,因而开窟造像之风极盛,南方重义理,故而少有石窟遗存。上文讲隋唐石窟壁画集中于新疆及甘肃地区,当时这些地区确实呈现了佛教艺术的繁荣景象。隋唐时期的西域(今新疆境内)是文化艺术交流频繁,印度佛教与中原样式和风格交融的地区。公元648年,唐统一了龟兹,使它成为唐统治西域的政治文化中心与中外文化交汇之处。拜城、库车当时都属龟兹之地,经济文化发达,又处交通要冲,是印度佛教东渐的首及之地,其石窟艺术直接影响内地。佛教沿丝绸之路东传,越过阳关和玉门关进入古代凉州(今甘肃)境内,再经河西走廊传入中原,因此甘肃境内有相当数量的石窟遗址,其中就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壁画。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关中通往西域的咽喉,敦煌莫高窟在唐代开窟达到极盛,现存隋唐石窟三百余个,它是隋唐时期最重要、最集中的石窟壁画创作地。可以说,是统治者直接推动了这些地区佛教艺术的繁荣,敦煌的发展就与杨坚、武则天和吐蕃可黎可足的倡导密不可分。武则天时,天下为向她“呈祥瑞”,敦煌就是最起劲的一个地方(29),除了敕建大云寺(30)外,还在今天的321窟南壁绘制宝雨经变。而在甘肃的其他地区,如麦积山石窟原都是满绘壁画,但因秦陇气候潮湿多雨,壁画大部分剥蚀脱落,现仅有零星遗存。
    (二)隋唐绘画的中心与发达区
    最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隋唐绘画文化的发达区域。京兆府作为京师所在,无疑是当时全国绘画文化的中心,辐射区域包括了京畿道的六个府州和所谓的关中地区,即今西安及其附近县市的范围基本一致。该地区所出画家占全国总数的35.71%,壁画寺观占32.85%,现已发掘的隋唐壁画墓更是占到全国的76.12%,而且这三项数值均居于全国的首位。虽然已经没有了石窟壁画的遗存,但名家云集的京师可以说是当时佛教图样的创造地和传播中心,其风格和样式更是影响到了西域及河西地区的壁画创作。除京师地区外,隋唐时期还有三块绘画文化的发达区域,其绘画的繁荣均体现在画家众多,以及寺观壁画创作的兴盛上。河南府的洛阳是北方的又一块宝地,与长安并称东西两京,是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除画家云集外(占总数的7.79%),寺观壁画也高度繁荣,可以说是“无处不寺庙,无庙不图壁”,(31)其水平亦可称为“天下之冠”。《历代名画记》中就单列《记两京外州寺观壁画》一篇,记有京洛等地寺观壁画65所。据统计,该地有壁画寺观20处,占全国总数的9.66%,仅次于长安。
    安史之乱后,中原的经济文化受到摧残,而四川地区由于相对安宁,又有皇族的两次避难,导致大量画家入川,反而出现了寺观壁画的创作高潮。这些创作主要集中在成都地区,且许多著名画家都留有记载。迁蜀的画家大多来自长安及周围地区,“蜀自唐二帝西幸,当时随驾以画待诏者,皆奇工。故成都诸郡寺宇所存诸佛、菩萨、罗汉等像之处,虽天下号为古迹多者,尽无如此地所有矣”。(32)据《益州名画录》记载,随唐僖宗或在此时入蜀的文人画家,有孙位、张南本、滕昌祐、张询、竹虔等人。这样,益州所出画家就占全国总数的7.14%(居第四位),而壁画寺观则占到全国总数的9.18%(居第三位)。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是当时南方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其中苏州、润州在绘画文化上表现得尤为兴盛。苏州的经济和文化在南方占有重要地位,是人文荟萃之地,在绘画上表现为画家众多,占到了总数的7.79%(与河南府并列第二);润州是南方寺观分布的密集之地,据李映辉统计,润州在唐前后期均是江南道寺院最多之地,在全国也居于前列,在统计中润州的壁画寺观数占全国的5.8%,(33)居全国第四。另外,由于这一地区在当时有了普遍的发展,包括扬州、湖州、杭州在内的江浙地区的绘画都较为发达,因此可以说,江浙地区是隋唐时期范围相对较大的绘画发达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