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的圣母子像与圣像画的惯例(4)
时间:2024/11/28 10:11:57 来源:《新美术》(杭州)2009年4期 作者:刘晓东 点击:次
我们大致可以这样说,乔托这一代的大师们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了叙事性故事画和圣像画之间应该有的区别。他们都在二种不同类别的创作中获得了突出的成就,使得13、14世纪的宗教画获得了平衡的发展。他们画的圣母圣像既继承了中期圣像画的传统,同时又适度地融入了12世纪以来的艺术革新成果。圣母子还是端坐于宝座之上,供人仰视祭拜,人物情态不失庄重严肃。他们都沿用了金色而平面的背景之墙来留住观众的视线。画面的大空间是封闭的。人物的上半身虽然有着前后的遮掩关系,但是他们的下半身或者脚的位置却始终好像站在同一条“基底线”上。也就是说,地面的空间关系没有被暗示或表现出来。在构图上,很少留出人物前面的地面空间。所以,虽然画家运用了一些明暗和透视等新技艺,但是,人物的立体感始终被限制在“浮雕”的视觉效果上,因为“圆雕”所需的生存空间并不存在。即便是在一些叙事性绘画中,乔托似乎也刻意追求着“基底线”的效果。事实上,他们已经非常擅于表现景观的透视和空间关系了。这一点,杜乔的《基督进入耶路撒冷》就是明证。 三 现在,我们可以来讨论拉斐尔所直接面对的文艺复兴早期圣母子画像的风格特征了。我们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拆掉了圣像画金色的背景之墙,让圣像人物处在了真正的立方空间之中。马萨乔的《圣三位一体》使传统的圣像画彻底改变了。圣像画中的所有角色不再是“像”了。他们活脱脱出现在客观真实的空间环境中,观众的视线可以在画面中多维、立体地巡游。这种改变或是缺少了一个过程,或是太彻底了,让我们感觉到很不适应。马萨乔本人也以《圣乔维纳雷祭坛画》这一具有更多传统要素的三拱形制的作品对圣像画的艺术传统表示了敬畏之情。如果说马萨乔和韦内齐亚诺还能在立体化的环境中以宫殿建筑母题和对称性的布局来维系圣像画的传统,那么,利比的《圣母子》又对上述的传统进行了革新。圣母子出现在了一户普通人家的室内景观中(背景的内容实为圣母的诞生。但是,主体与背景之间在构图上没有任何虚化和象征性的处理)。如此一来,如果圣母子仍然保持严肃的动态和表情,将会显得很不自然了。比例和空间位置关系,也就必须要相当的写实了。15世纪后半叶的意大利圣母子画像已经全然是叙事性的群像了。莱奥纳尔多在圣母子画像的创作中,进一步发展了马萨乔这代人的革新,圣母子像成了日常人的生活写照。他的圣母子画像分为二类:室内的母子半身像以及室外的圣家族群像。对前者而言,母子之间几乎都用一个生活化的细节来表现出人性化的情感交流。如“拈花的圣母”、“喂奶的圣母”等等。而室外的《岩间圣母》与《圣安娜和圣母子》则表现佛罗伦萨的妇女和儿童们,坐在风景秀美的山岩洞壁前或绿荫摇曳的草地上。她们自得其乐,欢快地相互交流和照应,共享着人间的温情。在莱奥纳尔多的画笔下,母子之间是一个自足的情感互动的世界,她们的动态、目光和身边景物都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画家赋予明暗光影和空间层次以重要的视觉观赏价值。科学主义的物质表现与虚实的光阴变幻在这里创建了一种全新的视觉图像范式。以往圣像时代的神人对话在这里被转换成了人与人的交流了。抽去了时空的隔离,重现于现实生活的圣母子,唤起的是审美的喜爱。观赏这样的场景,必定是令人轻松而愉悦的。莱奥纳尔多结束了圣像画时代。他把旧时代圣像画的内容和形式改造成了现代的肖像画。 四 1504年,拉斐尔追循着师父当年求学成才的踪迹,来到了佛罗伦萨。据说莱奥纳尔多的《圣安娜和圣母子》的草图曾引起市民近乎朝圣般的热衷和喜爱。年轻的拉斐尔对此不可能无动于衷。他很快模仿、学习了莱奥纳尔多的圣母画像风格。短短的四年时间,拉斐尔创作了众多的圣母画像。其中有著名的《考珀的小圣母》、《金翅雀圣母》、《美丽的园丁》以及《黎明之圣母》等等,直至1507年创作了《卡尼贾尼圣家族》。我们大体可以推断,在他的第二个时期,除了画有几幅基督受难和基督下葬之类主题的作品,他主要从事圣母画像的创作。这有别于其后的罗马时期。这些圣母画像,直接继承了马萨乔和莱奥纳尔多的革新成果。拉斐尔为每幅画都设计了既有象征意义又不乏生活情趣的细节,画面空间比莱奥纳尔多的作品更为通透明亮。拉斐尔似乎更愿意画上小圣婴的玩伴施洗约翰,从而组合出丰富多变的金字塔构图,他笔下的圣母子实在是可称为优雅的田园母子图。因为圣母子常常出现在明媚开阔的花草田野中,比之于莱奥纳尔多,拉斐尔的圣母子画像更为时人所喜欢。瓦萨里就曾这样记载:由于自身优雅的品性和师承于佩鲁吉诺的细腻有致的笔法,拉斐尔使自己的创作更为佛罗伦萨人所喜爱。在托斯卡那地区,拉斐尔的圣母像被认为无出其左右。对于渴望被社会认可的年青人来说,借鉴前辈的成功之道,采用时下最为流行的新风格和新技艺来表现圣母子,是必须的。来到罗马后,拉斐尔一边忙于应对繁忙的宫室装饰任务,创作了一系列叙事性绘画作品,一边继续热衷于圣母画像的创作。画于1511年的《罗列特圣母》和《戴冠的圣母》是圣母画像世俗化的极致表现。拉斐尔为这二幅画设计了圣母正在轻柔地撩起盖在圣婴脸上的丝巾的动作,圣约瑟也出现在了圣母的身边。在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中享受着天伦之乐的圣母远非是圣经中的圣母了。必须承认,在莱奥纳尔多和拉斐尔的这一类圣母子画像中,虽然其中不少的形象和细节仍然沿用了中世纪的象征手法,但现在它们仅仅是一种愿望,是一种文化发展过程中的自然惯性所致,它已经失去了象征的审美力度。“宗教思想领域和俗世所关注的事物间的区分几乎被抹杀了”,如果,“一方面日常生活的所有细节可以提升到一个神圣的水平,那么另一方面,神圣之物由于和日常生活搅到一起而沦为平庸。”⑨ 艺术进步观对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有众多通过在艺术表现上显示精湛技巧来求取荣耀的“示范”性创作。如果说它在宗教故事画中常常表现为不但无助于叙事,还扰乱了叙事,那么我们可以说,当宗教性的隐喻在圣像画中被栩栩如生地借用去表达世俗的情感时,常常会由于其陈腐的用法而导致了自身的贬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