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美术学 >

“西学东渐”中的近现代中国画理论文本结构(4)


    
        注释:
    ①文本结构是话语方式的宏观的外观形式。对文本结构的研究就是对话语的宏观的外观形式的研究。文本结构可分语句结构和文体结构。语句结构就是句子结构,对句子结构的分析是语法分析,语法分析属纯语言学的范畴了,本文对此有所涉及,但不专门探究。本文重点从文体结构方面进行探讨。
    ②严复《严复文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48。
    ③周海波《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2。
    ④杨晓明《梁启超文论的现代性阐释》,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253。
    ⑤同④,253页。
    ⑥王国维《王国维文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42。
    ⑦邓乔杉《中国绘画思想史》,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1319。
    ⑧云告译注《清代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386。
    ⑨“总体相关性”和“逻辑关联性”是西方人文研究模式的基本特点、此说参见袭刚、钱钟书《爱智者的逍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57。
    ⑩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下),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2):980。
    (11)同⑦,1335页。
    (12)水天中、郎绍君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下卷),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369。
    (13)作于1908年,修改于1912年。见郎绍君、水天中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7-9。
    (14)蔡元培所说的“美术”指今天所说的“艺术”。前面提到的鲁迅所用的“美术”也是指“艺术”。
    (15)转引自同③,55、57页。
    (16)同③,70页。
    (17)同(13)第27页。吕澂是在20世纪较早区分“美术”与“艺术”概念的人,他所说的“美术”指造型艺术。他对“美术”与“艺术”的区分见该篇《美术革命》一文。
    (18)同(13),29页。
    (19)丰子恺所译金原省吾两文载1930年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第27卷《中国美术专》号第1号。两文后又被收入1932年北平立达书局出版的姚渔湘编《中国画讨论集》。陈振濂指出:前文译自金原省吾《支那上代画论研究》一书的第二章“顾恺之”第二节“画论”,后文译自金原省吾支那上代画论研究[后编]第七章“东洋画的基础概念即六法的意义”。参见陈振濂《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比较研究》,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248-249。
    (20)刘海粟于1929-1931年游学于欧洲的法国等国家,他在《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序言中说:“其间(指该著作)姚最以前,间有采及日人金原省吾之著述,然见解不能苟同之处,亦复不少。自张彦远以后则独抒所见,聊贡一得。”《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224。
    (21)俞剑华没有留学背景,但他的中国画理论和绘画史著作都受到西方学术的话语方式的影响。他是陈师曾的学生,陈师曾受日本学术影响,俞剑华自然也受到来自日本的影响。俞剑华在《国画研究》一书的第三章“画理之研究”第一节“概说”中说:“今当将历代论画理之书,统加整理,汰其糟粕,留其精华,审其发展之程序,评其价值之大小,加以系统之组织,使之整然有序,仿西洋美学之例,编成中国之美学,如此则可以显示中国画理全般之面目,循此而进,将来亦可得合理之发展。”俞剑华,《国画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5。
    (22)李长之没有留学背景,但他懂德文,翻译过几部德国著作。他的《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一书的学术方法和观点受到德国学者玛尔霍兹的影响,他在该书导言中说:“在玛尔霍兹(Werner Mahrholz)讨论文艺科学的方法时,曾说学术材料的处理可有两种观点,一是体系的—哲学的(Systematiseh-philosophisch),一是历史的—实用的(Historisch-pragmatisch),这见之于他的名著文艺史学与文艺科学(literargeschichte and literarwissenschaft)。温克尔曼写他的古代艺术史(Geschichte der kunst des Altertums),也分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所谓艺术本质的研究,也就正是由体系的—哲学的出发,第二部分是专讲演进,也就正是从历史的—实用的出发。”“国人对于中国画论和中国画,在过去从历史的—实用的观点去整理者多,从体系的—哲学的观点去整理者少。现在此作即是从后者出发,作一个初步的尝试。”李长之该著试图用现代语言建立一个明晰的中国画论体系。何怀硕主编《近代中国美术论集(六)》,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91:3。
    (23)沈叔羊1935年曾赴日本留学,为撰写《国画六法新论》一书曾在上海、日本大阪辛勤收集资料。他在该书“自序”中说:“参考西洋绘画的新理论,用科学化的方法,加以整理与检讨,找出几个原则来,使中国绘画理论放出新的色彩,在世界艺坛上自成为一种独立的体系。”参见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249。尽管沈叔羊撰写该书时,他在上海、日本大阪收集的资料已“全部遭受了损失”(见《国画六法新论》原版自序),但他受到来自日本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可以说,沈叔羊所参考的西洋绘画新理论及科学化的方法,其途经主要来自日本。
    (24)金城虽然于1900-1905年在英国学习法律,但后来撰写的《画学讲义》(1921)仍是传统片段式话语方式。《画学讲义》是讲学笔记的汇集,所以并不系统。
    (25)余绍宋虽然于1906?-1910年在日本学习法律,但后来撰写的《书画书录解题》(1932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初版)、《余绍宋书画论丛》(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等关于书画理论方面的著作,主要还是传统话语方式。不过也有个别文章是现代形态的,如《中国画之气韵问题》(1937)。
    (26)“叶维濂在《中国文学批评方法略论》一文中曾经指出,西方文学批评是以‘陈述—证明’为主干的批评,其路数为先由阅读至认定作者的用意或要旨,再抽出例证加以组织阐明,然后延伸并得出所得的结论。不管是归纳还是演绎,都要把具体的经验解释为抽象的意念,其顺序为始、叙、证、辩、结。而中国文学批评是超分析性、演绎性的,往往是点到为止。”(李一《中西美术批评比较》),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114-115。)“始、叙、证、辩、结”不仅是西方文学批评的论文程序,也是西方所有学术论文的程序,这种程序实际上也是西方论文的结构方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