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像演戏”省了力丢了“魂”
时间:2025/04/18 10:04:31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孙仲 点击:次
【事件】 古装电视剧《孤芳不自赏》被曝滥用“抠像”技术 【观点】 人的艺术终究要由人来完成,技术只能为之添彩,不能越俎代庖 “抠像演戏”“大量替身”“特效粗糙”……古装电视剧《孤芳不自赏》近日争议不断,观众也了解了一项影视剧制作技术——“抠像”。简单地说,就是演员在摄影棚内以绿幕为背景完成拍摄,后期由技术人员通过专业软件“抠出”画面中的人像,嵌入另一画面,合成新的画面。然而,这一影视剧后期制作的弥补性技术手段,却被《孤芳不自赏》滥用,成了帮主演省时省力的工具,其中可能潜藏的主演不出外景、非特写镜头全用替身等问题,更是引起了广大观众的不满。 为什么要在很多不必要的场景中大量使用“抠像”?面对观众的诘问,片方只回应称,特效制作确实不够到位,还特别强调主演很敬业,几乎全程待在剧组,主演所属演艺机构也发表声明,称“抠像”是拍摄技术问题,与演员无关。孰是孰非,或许一时难有定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目前影视剧制作滥用技术手段,不注重演技,对演员要求不够严格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 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以技术手段替代演员表演或实地拍摄,适当地采用无可厚非,有时甚至不可避免。比如早年非常受欢迎的电影《铁道游击队》《西安事变》等,由于条件所限,其中有些火车奔驰的镜头,就是在室内用火车模型拍摄的;一些影视剧中的骑马镜头,演员也没有真正跨上马背,而是骑在道具上做出飞奔的动作,由技术人员进行特效处理。 到底是为了节省,还是为了偷懒,是由于条件所限,还是没有竭尽所能,观众是一目了然的。我们不能接受的是,过分依赖技术手段,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尤其是技术手段和表演技巧都并不完善,却只想着怎样多快好省、糊弄观众,这不仅低估了观众的审美判断力,更是片方、演员缺乏艺术责任感的表现。 在美国电影《霍比特人2》中,演员本尼迪克特饰演一条龙,他在电影中不能“露脸”,为配合龙的CG制作,必须在脸上、身上粘满捕捉点,以便仪器能精确掌握他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在他的精湛演技支撑下,呈现在银幕上的龙的形象表情丰富、声音富有感染力,这正是人的演技与技术手段完美结合的范例。 讲述人的故事、塑造人的形象、表现人的内心,是影视剧的灵魂,人的艺术终究要由人来完成,技术只能为之添彩,不能越俎代庖。技术手段再花哨,缺乏人的参与,缺乏人的创造力投入,影视剧连起码的文艺作品都不算,更不用说吸引观众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何成“网红”
- 下一篇:网络综艺健康成长需去“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