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影视学 >

李安仍不是大师,但难以复制

李安似乎从未想过往大师的路子上走,至少我们看不到,作为一个拿过两次金熊和两次金狮的人来说,这样的低调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不是我们不愿意把已经泛滥的大师称号再给一个李安,而是,他实在担不了大师这个称号。
    李安的作品总是没有什么章法,他总在借鉴一些人而又很难说出形成了自己的套路,他不似前辈侯孝贤那样有标志性的长镜头,又不似杨德昌那样只愿意关注某一处的生活,他不似科恩兄弟满纸荒唐色,甚至连张艺谋的色彩都没有,我们知道,所有的大师拍的都是同一部电影,他们有自己的关注与独特的艺术贡献,在这一点上来说,李安做的几乎为零,很难想象多年以后我们回想起某一片段会指着对别人说,这是李安作品,这样的风格是属于李安的。即便我们再看《推手》再看《喜宴》,再看《卧虎藏龙》与《色戒》,你都难以说出,某一片段是属于李安所有。在这方面,李安是中庸的,但是,你又如何解释得了他的万千宠爱?
    在近代的华语导演中,他是游走于商业与艺术间最成功的一个。在任何时代的华语导演中,他也是游走于中国与好莱坞最成功的一个。他被中国人喜欢,被美国人喜欢,被观众喜欢,被影评人喜欢,被记者喜欢,被投资人喜欢……其实仔细说教起来,只是他能更好地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而已,这样说起来确然有着中庸的嫌疑,然而在这里,中庸不是什么贬义词。
    我们记起《卧虎藏龙》初上映时的那股恶评,全中国的影评人和观众都在骂这是部讨好外国人的电影,“这分明是拍给外国人看的”,那想必是我们当时确切的心态,鄙视李安这样的左右逢源,经过这么多年,当这部电影已经成为经典定格在历史当中,我们在翻看当年的结论,却依然有效,没错,这就是拍给外国人看的,只是这句话再无讽刺与不屑。
    我总以为李安对功夫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即便是《卧虎藏龙》这样的武侠片,功夫在里面的存在只是装饰,只是顺应剧情的高潮戏而已,我私下觉得,他对功夫实在兴趣寥寥,无奈只在于这是好莱坞接受中国的最直接简易的符号,所以说到底《卧虎藏龙》,只是借着功夫的外衣对好莱坞的一次布道而已,布的什么道?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意境,是韵味,是华人传统文化里最看不见摸不着又最引以为傲的东西。
    什么是意,恐怕连土生土长的未跨出过国门的中国人都无法说清,更遑论那些直来直往的金发碧眼了,同是台湾人的杨德昌在拍《麻将》时就遇到过这个问题,即便是再专业的外国演员,即便在镜头前做出十分完美的动作表情,但始终少了些感觉。感觉是无法言说,这就是李安所说的意境。
    李安是善于用镜头来营造意境的,你看《推手》结尾的那一缕阳光,你看《饮食男女》中的一堆艺术品式的菜肴,或者《断背山》那天色渐暗的山顶上的故作镇定,最显著的,则是《卧虎藏龙》那几乎全篇的诗意的表达,这是李安最义气奋发的时候,他恨不得把所有想说的都告诉世人。
    如果要分析,光是父亲三部曲恐怕就得耗费千言,太极的阴与阳直接使这三部电影沾染了些许道家的气质,但不同的是,李安表现的重点不在于此,或许是长期接触好莱坞工业的缘故,他把自己的电影拍得极为通俗,换句话说,就是非常好莱坞。
    也许好莱坞不接受杨德昌、候孝贤,但他们必定接受李安,在本质上来说,李安的思维和拍摄手法与他们别无二致。
    在这样的前提下,把“意境”无限放大,既不损剧作核心,也能赢得惊异的异国眼光,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可以让美国人从文化层次了解中国。
    李安说,意境是我们的强项,西方人不知道意境是什么。显然有些夸张了,但无法否认的是,他把一种意境之美迅速地传播到了世界,我以为,接下来的《少年派》将是这方面的颠峰之作,至少从画面上会是如此。
    李安似乎找到了让其作品略显独特的一种方法,西方式的视角与剧作结构,东方式的思维方式与意境融合,这让他在东西方看来都显得有那么一种特别,尽管这种特别是最容易复制的,但无可否认,这也是最难把握的。
    或许在许多年后,李安不再左右兼顾时能拍出属于他自己的一部电影,我猜想这必然是种诗意的极限,也许到那个时候,李安,便可以用大师来称呼了。

 

责任编辑:紫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