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影视动漫艺术批评刍议(2)
时间:2024/11/28 06:11:30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作者:雷宇 点击:次
二、我国影视动漫艺术批评的现实状况 在我国,动漫艺术批评属于文艺批评的一种。按照《辞海》对“文艺批评”的界说,文艺批评是“指文艺批评者在一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下,运用一定的观点,对文艺家、文艺作品、文艺思潮、文艺运动所作的探讨、分析和评价”[8]。文艺批评是一种在审美鉴赏基础上的审美判断,用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话说:“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9]。新中国建立以来,文学评论、电影评论、戏曲评论等文艺批评形式,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影视动漫艺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近年来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发展速度之快,受众之广(我国13亿人口中,4亿多青少年是动漫市场的主要消费者),影响之大,经济贡献之巨(预计市场空间为每年1000亿元),已然超过了诸多传统文学艺术形式,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与其快速发展极不相称的是,我国的影视动漫艺术批评却严重滞后。 从传统平面媒体和现代电子媒体可以查到的信息看,时下我国的影视动漫艺术批评的现实状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议论动漫产业发展的多,对具体作品进行艺术批评的少。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进行“动漫”或“动画”检索①,发现相关文章不少,分别达到157,948条和101,563条。但是,在这众多的文章中,主要讨论的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发展对策、动漫产业与传统文化结合、传统文化艺术对当代动漫设计发展的影响以及动漫相关技术等问题。从广义上说,这类文章也属动漫艺术批评的范畴,对动漫产业发展是有意义的。但这类文章议论的重点并不是具体的影视动漫作品的得失成败,未能对具体的动漫影视作品进行艺术批评,因此,对动漫作品的创作者和受众影响甚微。 第二,议论热播动漫作品的多,关注其他动漫作品的少。 《喜羊羊与灰太狼》是近年热播并受到热捧的动漫作品,相对来说受到的关注较多。以片名搜索,有2,764条结果,经过对搜索结果的主题相关性筛选,大约有300余篇文章相关度较高。这些文章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类是相关报道,如“《喜羊羊与灰太狼》成贺岁档票房黑马”、“《喜羊羊与灰太狼》诉讼维权”等;第二类是小学生的作文或作文辅导,如“《喜羊羊与灰太狼》观后感”等;另一类是从该片的成功看动漫发展,如“从《喜羊羊与灰太狼》看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策略”、“《喜羊羊与灰太狼》营销启思录”等;还有一类是具有艺术批评性质的文章,大约有30余篇,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漫的美学表征”、“《喜羊羊与灰太狼》对幼儿的影响”、“《喜羊羊与灰太狼》热播后的冷思考”(硕士论文)、“《喜羊羊与灰太狼》现象的受众文化心理分析”等,其中几篇是未公开发表的研究生学位论文。 除了对国内少数几部影视动漫作品较多关注外,媒体对国外引入的动画片的评论也较多,如以《功夫熊猫》片名搜索可得3,431条结果。浏览相关文章,发现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盲目的夸赞,如“从《功夫熊猫》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功夫熊猫》与中国元素”、“《功夫熊猫》对中国动画电影创意的启示”、“从《功夫熊猫》看中西文化的融合”等;二是从比较的角度谈我国动漫的差距,如“看美国‘功夫熊猫’谈国产动画差距”、“《功夫熊猫》给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等等。真正从故事情节、制作技术、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艺术批评的几乎没有,反映出一种羡慕推崇的心态。 对大多数国产影视动画片而言,国内媒体和学界关注不够,真正的艺术批评几乎不存在。如作为国内知名的动漫品牌“猪猪侠”,自2003年创作以来一直表现不俗,2009年以最高收视率夺得“09卡酷年度动画片”大奖,《猪猪侠4:百变猪猪侠》在全国400多个电视台热播。然而,知网搜索到的只有10余篇宣传介绍性文章,如《粤产猪猪侠险胜港产麦兜》《猪猪侠PK迪斯尼欲颠覆西方童话人物形象》。再如,进入2012年度国产电视动画作品收视率十佳的《果宝特攻Ⅱ》《赛尔号Ⅰ》《大耳朵图图》《猪猪侠幸福救援队》《蓝猫龙骑团之炫迪传奇》《开心宝贝》等作品,似乎被批评界所遗忘。在中国知网上以片名搜索,《果宝特攻Ⅱ》《猪猪侠幸福救援队》没有一篇评论性文章;《大耳朵图图》相关文章5篇,但都是宣传介绍性的短文;《蓝猫龙骑团之炫迪传奇》,只有5篇报道性文章;《开心宝贝》只有《中外玩具制造》杂志刊有一篇题为“灵动创想‘开心宝贝’集结登场”的文章;《赛尔号Ⅰ》检索不到相关文章,只有若干关于上海淘米公司(《赛尔号》品牌拥有者)发布的以“赛尔号”为名的科幻社区网页游戏的玩法攻略以及该公司推出的同名动画电影《赛尔号》的报道。近年,《熊出没》热播,但评论性文章只有10多篇,而且多集中在2013年8月前后,是在热播较长时间之后,对该片“暴力”、“语言粗俗”的批评讨伐文章。 第三,圈内人士发议论的多,艺术批评专业人士参与少。 通过检索到的影视动漫作品相关文章提供的信息,笔者发现,文章作者主要是动漫圈内的年轻人。其中又可分为三类人:一类是动漫业界的从业者和利益相关者。他们的文章主要是对自己公司作品的推介,少量的对他者作品的评价欣赏。其特点是本位意识明显,比较注重创作的技术性。第二类是在校的动漫(艺术)专业的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他们从专业学习的角度关注动漫作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鉴赏能力,对作品的评价相对客观。第三类是在高校从事动漫、平面设计、艺术欣赏等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他们关注动漫,既有专业的需要,也有科研压力的推动,是属于这方面素质较高的群体。从相关信息看,这些文章的作者年龄大多在35岁以下,中级职称以下;高职称、真正从事文学艺术批评专业,特别是少年儿童文学专业的人士极少。近年,观众(特别是少儿家长)给管理部门或电视台写信、发邮件、打电话,反映动漫作品存在问题,提出批评建议者增多。但这类批评建议,往往比较表面、零散,体现出比较传统的特点,缺乏对作品全面、理性的分析批评。 第四,宣传赞扬的多,挑刺揭短的严肃批评少。 从搜集到的议论动漫作品的相关文章来看,大多是泛泛而论。或一般化地总结其成功经验,或盲目地大唱赞歌,很少有对故事内容、社会价值、人物形象、表现形式与技术特色等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特别是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尖锐地分析批评。如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热播之后,谈其成功的原因及启示的文章大量出现,大家一窝蜂地热捧与夸赞,宣扬其取得的巨大票房价值。这种状况与少年儿童对动漫片中的人物、语言竞相模仿,其衍生产品市场热销,形成呼应之势。在如此热闹之中,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和审美批评的可谓凤毛麟角。只是等到该片在观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反映强烈之后,人们才发现原先宣传中完美的动漫作品还存在严重的问题。《熊出没》,自2012年1月起在央视少儿频道开播,接下来所有的动画卫视、少儿频道开始播出,掀起一股《熊出没》热,各种媒体也争相报道。2012年底,中国动画学会组织了一项针对全国中小学生的调查,调查显示《熊出没》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少年儿童心目中仅次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品牌,熊大、熊二多次出现在孩子们“最喜欢的卡通形象”中。然而,就是在媒体与社会热捧之后,《熊出没》却因10多分钟内出现20多次不文明语言而遭家长投诉,进而引起社会关注与讨论[10]。最近,《喜羊羊》《熊出没》被指“暴力失度语言粗俗”,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点名批评,引起极大的社会关注。 影视动漫艺术批评的上述状况,反映出社会和学界对这种新型艺术形式的文艺批评重视不够,导致了批评主体层次不高,高水平的批评成果匮乏,与动漫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影视动漫艺术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与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电影、小说等传统文学艺术形式相比,正处于起步阶段和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艺术批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第二,影视动漫作品创作与欣赏人群所具有的特殊性,对其艺术批评有影响。如前所述,动漫作品的创作以年轻人为主,受众以青少年甚至低幼儿童为主,内容以虚拟故事、人物、景象为主,表现手法摩登,与传统的艺术形式有巨大的差异,高层次的文学艺术批评人士往往视之为“小儿科”,不关注、不熟悉、不参与。第三,参与讨论的大学生、青年教师,虽然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他们缺乏对动漫受众、社会和文化传统的了解,缺乏基本的文艺批评理论和审美素养,难以形成高水平的批评成果。第四,现有的动漫作品往往是一个连续的创作、播映过程,少则十数集,多则数十集,甚至百余集,批评者往往观而生畏,很难在观看完所有的内容之后做出全面客观的批评。一部动画片,前面几集好,不一定后面的也好。第五,动漫作品与企业效益、票房价值密切相关,其利益相关者往往出于对利益的考量,在产品定位、作品的创作与制作过程中迎合受众的不当追求,在市场推介、宣传造势等方面发挥不当的影响,导致虚假的褒扬与批评的缺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