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天山脚下》:每一处地方都是我们的家园
时间:2024/11/28 04:11:5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彭程 点击:次
过去20年,我曾数次到过新疆,领略天山南北的无穷魅力。这一片广袤的大地上所呈现的自然和人文之美,每一次都令我心潮激荡。最近在央视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天山脚下》,唤醒了我的记忆,让我获得一次重新的沉浸。高清的画质,将如临其境的感受推到极致。 由《家园》《成长》《生活》《传承》《寻路》五集纪录片组成的《天山脚下》,每一集的命名都有深刻的寄托。每一集都是一种视角,一个窗口,试图在一个相对凝聚的题旨中,在天山南北的广阔背景下,凝视一幅幅具体而细微的生活画面,并通过舒缓从容的叙事节奏呈现—— 第一集《家园》,新疆大地的风光之美多姿多态,既有壮阔粗犷,也有柔美细腻。伊犁河谷春天的野杏树,鲜艳的花朵漫山绽放,如梦如幻。对于生活在火洲吐鲁番的孩子来说,与火一样的太阳炙烤并存的,还有坎儿井中流淌的雪山融水,有葡萄架下吹拂的习习凉风。冰与火交融,大自然提供了一种神奇的馈赠。大自然的美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以具体生动的方式,注入人们的灵魂深处,让他们敬畏天地,深切地意识到自己作为自然之子的身份。 第二集《成长》,画面聚焦于生命绽放的种种姿态。花儿一样的塔吉克小姑娘,小学生夏衣达和凯巴努,用歌声和舞蹈、纯真和美丽,和全班同学一道,在有1000多年历史的塔什库尔干古城遗址,演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现代化的石油城克拉玛依,老一辈石油人的后代,年轻的街舞者们,用奔放的舞姿传递这座时尚城市的充沛活力,表达自己对于未来的向往。生命之光无处不在闪耀,有传统精神的陶冶,也有现代文化的撞击。虽然偏僻遥远,但生命成长所依循的节律,所呈现的色彩,这些最本质的方面,和内地的通衢大邑并无二致。 第三集《生活》,镜头捕捉了新疆城乡日常生活的滋味和色泽,那是被天高地远的大自然、悠久厚重的时光濡染浸泡而形成的一种氛围,古朴而醇厚。喀什的维吾尔族老人,每天坐车20公里去老城里的老茶馆喝茶,与老伙伴们谈天叙旧,茶烟袅袅,岁月从容。在并行的时间里,梦想、激情和活力,也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跃动。跟着姐姐学做裁缝的年轻库车姑娘,勇敢地接下了好友婚礼上的十几件伴娘礼服,要在很短时间内裁剪制作完成,她感觉到不小的压力。古老文明的回响,现代生活的气息,交织融汇于同一个时空。 第四集《传承》试图将今天与过去贯通,向时间深处,追溯一个特定的族群精神生活形成的内在基因。阿克苏的哈萨克牧民,费尽心力将古老的鹰舞传授给自己的儿女,因为这种雄鹰崇拜中深藏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在吐鲁番,当沉寂已久的木卡姆,经过一位青年艺术家的热心推动,终于被一群高龄民间艺人重新弹奏和吟唱起来时,这一块土地的魅力,也就获得了有力延续。 第五集《寻路》,“路”具有十分广阔的意涵,既是现实中的客观事物,又体现为一个意象、一种修辞。阿尔泰的冬季寒冷漫长,牲畜饲料就要吃完了,不同民族的几家邻居通力合作,从齐胸深的雪中开拓一条通向草料场的路。路是具象的,大自然的凛冽使其负载勇敢、勤劳、团结、协作的意义。达坂城的哈萨克三姐妹,跟随父母沿着天山西行,去哈萨克斯坦探望亲戚,一路上为壮美的风光欢呼惊叹。这里是曾经的丝绸古道,“一带一路”又赋予了它新的意义和价值,其深刻的创造性,需要未来的时光给予验证和阐释。 这样的故事或故事片断,在《天山脚下》中一共有22个。经由一个个生活截面、一个个具体故事,我们得以深入新疆日常生活的皱褶,瞩目于种种局部和细节。而它们的集合,则从总体上呈现出生活的丰富性,正是一种与此处大自然的壮阔谐和的状态。人以及他们的生活,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成为纪录片的主角。这些故事或者流光溢彩,或者沉静朴实,都是真实而生动的生活,都流淌着鲜活而饱满的情感。这一点共性,成为贯穿整部作品的一条脉络,仿佛人体中的骨架,房屋中的柱梁。 片中人物大都是普通人,是散步时迎面走来的人,是茶馆里坐在邻桌的人,每个人的喜怒哀乐,梦想和追求,折射的也是这种生活的素朴光泽。这正是这部作品和以往许多新疆题材纪录片明显的不同之处。热爱家园,延续传统,追求梦想,拥抱现代生活,多民族和谐相处……你从画面中读到了众多的题旨。 《天山脚下》是一部具有人文视角和精神深度的纪录片。观看这部纪录片,或早或迟,有一种感受会进入你的内心:这里的每一处地方都是我的家园,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家人、邻居和朋友。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动作电影应讲述英雄逐梦(名师谈艺)
- 下一篇:《猎毒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