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推动视觉艺术教育变革
时间:2024/11/28 12:11:4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钱初熹 点击:次
近年来,AI(即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将艺术拉下神坛。 在视觉艺术领域,一幅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虽密不可分,但两者又是相对独立的。根据近期刚刚发展起来的巧妙算法,如果将两张图片分别用卷积神经网络来分解得到内容和风格,然后重构,就能实现“内容保持,风格变换”的图像。未来,人类所有领域都可能出现人工智能的“身影”。 人工智能的来临,究竟会给人类发展带来何种变化?它会对教育提出怎样的挑战?视觉艺术教育能够对应人工智能的挑战吗?这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眼前,令人深思,也唤起我们解决问题的激情。 世界经济论坛(WEF)于2016年1月18日发布的《工作的未来》报告书中预测:“在由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生命科学等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下,现有的大部分职业都将消失,同时将涌现出大量目前没有的新职业。”在人工智能已经到来的时代,2016年初进入小学就读的全世界7岁儿童中,65%的人长大后将从事目前不存在的工作,以往在学校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仍然保持不变,那我们该如何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WEF总裁克劳斯·施瓦布表示:“技术革命带来的急剧的社会与经济变化将导致职业的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各国若想避免出现大规模失业等最坏的情况,比起向学生传授可能被机器人取代的单纯技术,更应该设法通过教育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高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迎接人工智能的挑战,视觉艺术教育必须开启新的变革。对艺术教育的首要辩护应当是艺术的内在价值以及它们开发的相关技能和重要的思维习惯。艺术教育存在的意义在于艺术思维习惯的获取,这是经合组织国家课程中艺术教育当前的优先目标。这里的艺术思维习惯不仅指对手艺和技巧的掌握,还包括诸如仔细观察、想象、探索、坚毅、表达、合作和反思等能力,比如艺术中开发的思维和创造力以及社交和行为能力。相对于科学和其他文化课程,艺术容许存在不同的理解方式。因为艺术是一个没有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答案的领域,它使得学生可以自由探索和尝试,还促人内省,让人发现自身存在的意义。 因此,在视觉艺术教育目标群中,创意思维是视觉艺术教育优先发展的目标。青少年应接受具有挑战性的高品质视觉艺术课程,以获得在21世纪中生存、学习、工作并为社会发展、实现全球共同利益作贡献所必备的视觉艺术素养。 具体说来,这些课程应激发创意思维,使学生具备深入探索视觉艺术的某个主题(或议题)获得视觉识读和造型表现的知识和技能;以新方式整合视觉艺术信息的能力,激发想象与灵感,分析创意并促使物尽其用、富有美感的实用性、创造性想法产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视觉艺术富有好奇心、内在兴趣和毅力,愿意承担风险;运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地对题材、主题、媒材、表现方式做出决定的元认知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比较媒体研究所教授尼克·蒙特福特指出:人们花大量时间去预测未来,不如花更多精力去积极“创造未来”。人们所做的事情,不只是为呈现某种干预与破坏,更是一种对新事物如何融入生活的眼界。 AI时代要求学校视觉艺术教育进行转型。我们确认学校视觉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视觉艺术给予学生的独特经验,它以帮助学生获得视觉识读、造型表现、空间思维、想象创意、物尽其用、美感延展的能力为目的,以创意思维为优先发展目标。学校视觉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目的以及优先发展的目标,有助于学生将新事物融入学习和生活的眼界,为积极创造未来社会而学习。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在时代沃土中绽放艺术之花——乌兰牧骑艺术实践的启示
- 下一篇: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