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主题性”的人文意义
时间:2024/11/28 10:11:47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顾平 点击:次
“主题性美术创作”在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经典话题,这一话题,在今天依旧有着特别的意义。艺术发展到当下,人们对“主题性”的认识已远超过去之定式。主题性美术创作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仍然表现为不可替代的“主旋律”特征,只不过“主旋律”的内容更为多样、视域更为宽广。其次,作为艺术永恒的命题,它直指人性,具有史诗般的魅力。当代美术创作强调“主题性”,恰是艺术家时代责任担当的一种反映,具有极强的文化学意义。 艺术创作作为精神创造的一种方式,它表现的对象是人类依附的自然与生存的社会,是真实当下的一部分,其必然反映出与时代关联的诸种因素,体现时代性。从内容上看,时代性是指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现实中的人与事都具有时代特征;从形式上看,时代性也呈现在作品的视觉特征中,它对应着时代所特有的视觉语言方式及表现手法等。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核心词是“主题性”。“主题”并非抽象的概念,它总是存在于特定的时空,往往与“叙事”“情节”等相关联,内含着时代特征。由此,主题性与时代性可谓水乳交融,难分难解。 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主题的“时效”首先必然关联“当代”。艺术家讲的“故事”不管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意义都应该在“当下”。当选择了非存在于当下的“主题”时,诸如历史人物故事等,若其延展的意义适用于今天,那么这种“时空”也会被重新激活。从“主题”到“主题性”是主题性质的新变,顺应了时代性的诉求。其次,对设定主题的表达,必须贴合当代审美,这既表现在语言方式上,也体现在创作观念上。社会在发展变化,人们的审美与思想观念都会随之改变。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当代性要求艺术家必须贴近真实生活,带着自我思考去面对现实,继而对主题进行选择与表达。这一酝酿与孵化的过程,融入的不仅是创作者的思想,更有时代赋予的气息——观念的、审美的、视觉语言的……诸种信息化为艺术形象,通过有深度的主题呈现出来。一位优秀且有思想的艺术家,必须具备对时代话题与热点的敏感度以及独特的美学判断,必须拥有展示“主题性”的特殊技巧,从而发挥文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感。 “主题性”创作作为创作中的“宏大叙事”,还应重视艺术的人文关怀。它不仅呈现为主题选择上的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在主题表达中,有意识强调人文关怀的意义,努力使作品具有史诗般的魅力,提升它的恒久性价值。在一些经典作品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作者通过主题表达出的独特生活体验,包括他关注的焦点,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他,如何感动他。反过来,我们也要关注创作者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提取出表达对象及其所反映的思想观念的。作为主题性美术创作,这里的观念超越于普通审美趣味之外,它更宏大——直指人文关怀的本质。 艺术家通过创作表达人文关怀,就是从生活琐碎中走出,从浅层表面进入,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引领下,挖掘人文关怀的本质力量,从而触动心灵。这对主题性美术创作者提出了挑战与要求。主题性美术创作要求艺术家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积累生活的真实感受。有所感触后还要进一步思考问题所关联的高度与深度,是否适合用“主题性”来呈现。在选择内容的呈现上,要切近人文关怀,将寻常的视觉形象置于特定的主题之上,最终反衬出要歌颂或批判的对象,让艺术的感染力更大化。在表现方法的运用上,也要围绕人文关怀的命题予以展开,将一切有利的因素为我所用,扬长避短,实现视觉效果最优化。 每一个时代重要作品的产生,都需要为社会进步发声的歌者。在这些重要作品中,主题性创作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当下,从“高原”到“高峰”的攀登,离不开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拓展,这需要艺术家心系国家、记录时代的责任与担当。强调艺术家的责任担当,并非给出“任务”,而是要引导美术工作者发自内心地去实现主题性表达。艺术家有自己看社会、看历史的视角,要想让他们的创作跳出“标签化”“图解式”等窠臼,必须激励他们将真情实感糅合在宏阔的社会背景中。主题性创作一定是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后有了真情实感,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强调艺术家的责任担当,也是希望当代艺术家将自己置入社会大潮,激起共同信念和社会凝聚力,启发他们去面对人类普遍问题,实现精神境界的飞跃,赋予作品更多社会关切与人类关怀。这种飞跃,是让艺术家的真实感情链接人类存在的意义,是将时代性与人文关怀融于画布之上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原动力。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让美术教学根植民族文化沃土
- 下一篇: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中的改革开放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