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胡文和研究员与他的巴蜀宗教考古艺术研究
时间:2024/11/28 10:11: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苏宁 点击:次
胡文和研究员2017年8月在敦煌留影 作者/供图 2018年11月17日,我国著名宗教考古艺术研究专家、四川省社科院原文学所研究员胡文和先生不幸逝世,享年68岁。作为共事30多年的老同事、老朋友,我对他的英年早逝无比悲伤! 我和胡文和先生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省社科院共事。我做道教美学研究,与他的研究领域有交叉,经常会向他讨教,他总是热心回应。对他30多年来的研究过程,我有较深的了解并且深感敬佩。胡文和研究员是安徽贵池人,1950年出生,1965年参加工作,中国民盟成员。60、70年代,他在四川冶金实验研究厂从事过野外工程工作,也当过小学老师、中学老师。改革开放初期,科学的春天到来。1980年6月,他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汉地佛教专业招生考试,以助理研究员被录取;1981年被分配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从事藏学研究;1984年调到文学所从事宗教考古艺术研究。 从1982年开始研究四川大足石刻起,胡文和用了30多年研究中国道教、佛教石刻及石窟艺术,特别是对巴蜀宗教雕刻艺术的研究享誉学界。他细致爬梳史料,寻找石窟线索,独自翻山越岭,寻觅拍摄石刻造像。四川大大小小石窟遗址,胡文和研究员都多次去过,有的重复去过上百次。四川多山,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浅丘、深丘或高山峡谷,很多精美的石窟造像都隐藏在密林深处。绝大部分遗址所在的地方都非常偏远,只有乡间小道,即使现在都没通公路,遑论80、90年代。为了近距离拍石窟,他徒手攀援,多次从山崖上摔下来,还有一次摔成脑震荡,昏迷数日。山区人烟稀少,挨饿更是家常便饭。他经常被野狗追赶、咬伤。为了研究石窟他真是拼命。2001年6月他着手撰写《巴蜀佛教雕刻艺术史》这部著作,到2012年10月历时12年才完成,研究工作量巨大,异常艰苦。写这部书的时候,他已年过花甲。《巴蜀佛教雕刻艺术史》共6卷,手稿和修订本的高度加起来近两米高,书内所有的图片都是他实地考察拍摄的。学界对其评价“是极度珍稀且令人尊敬的”。四川省社科院前任院长侯水平研究员认为,“这项成果,建立在扎实的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揭示出巴蜀佛教雕刻艺术的真实价值,科学地证明了相当部分巴蜀石窟的水平远超云冈和龙门等石窟。学界认为,此前有关四川巴蜀佛教雕刻艺术的研究,大多止于小篇论文为主,令人无法见及四川一地的全貌与声势。今之胡文和《巴蜀佛教雕刻艺术史》(全六卷),正是匡揽全势的及时雨。” 胡文和研究员无疑是我国研究四川石窟艺术的权威学者。他所做的研究为“抢救性研究”。由于自然条件恶化、保护不力、偷盗佛像情况严重等影响,很多佛像的完整性受到破坏。2010年12月10日,他再次到仁寿县高家乡鹰头村坛神岩,调查10年前曾拍摄过的文物的现状。那里有唐代天宝年间的道教、佛教造像,90年代还保存得相当完整。遗憾的是,十年后好几个造像的头部已经被盗割,最初的完整已不再。他痛心不已。若非他早在80、90年代就着手研究,抢救性地拍摄巴蜀佛教道教石窟艺术,可能很多一手资料早已荡然无存。 三十多年来,他拍摄了数万张珍贵照片。1998年应邀赴德国,分别在洪堡大学汉学院、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学院讲学。亦曾担任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等职。他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次,两次鉴定成果获得“优秀”。他还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两次,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励。80年代以来,他在《考古》、《世界宗教研究》、《敦煌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考古与文物》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逾60篇。主要著作有《大足石刻志略校注》(第一作者)、《四川道教、佛教石窟艺术》、《安岳大足佛雕》、《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上下)、《巴蜀佛教雕刻艺术史》(上中下)等。还曾主编《西南石窟文献》(共10册)。他与敦煌研究院、北大艺术学院等机构的著名学者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海内外这一领域的学者大多了解他的研究,对他很尊敬。台北艺术大学美术史研究所教授、传统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林保尧先生评价胡文和研究员的研究认为,“不仅让海外专业人士眼睛为之一亮,同时也更肯定过往未知处女地的四川地区蕴藏着几乎不亚于敦煌,且更为丰硕的各面石窟艺术素材,令海外兴起媲美敦煌的‘四川敦煌学’的昵称。‘四川敦煌学’,将是海外今后此面研究者必争的首选课题与学术指标领域。四川一地佛教雕刻艺术的丰硕成果,然就其因,最大功劳者在于胡文和教授。”海内外学者评价他的研究成果“是具有‘系统性’、‘结构性’、‘体系性’的整体范例之作,堪称是当下海内外首刊之著,深值珍惜与倾读。尤其对海外研究者而言,堪称至现阶段为止,提供了最为实用且完整的指引的力作”。 《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巴蜀佛教雕刻艺术史》等著作是胡先生一生的心血结晶,也是我国宗教考古艺术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胡文和研究员一生淡泊名利,沉潜笃学。几十年来,他一心钻研巴蜀宗教考古艺术,为我们树立了治学的榜样。他的去世,是中国宗教考古艺术研究的重大损失,也让我们痛失良师益友。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本文部分材料来自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档案室、侯水平研究员、杜阳光博士) 胡文和研究员著作《巴蜀佛教雕刻艺术史》 作者/供图 胡文和研究员著作《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 作者/供图 2017年8月胡文和研究员与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研究员在敦煌合影 作者/供图 2017年8月胡文和研究员与本文作者苏宁在敦煌莫高窟合影 作者/供图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注重“工匠精神”培养
- 下一篇:“让千年织物重现往昔光华” 陈绍慧以匠心对待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