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教育站在新起点上——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
时间:2024/11/28 02:11:00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2018年第 作者:文/李艺英 翟 迪 点击:次
范迪安,曾任中国美术馆馆长,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当代艺术批评与展览策划、艺术博物馆学研究。曾发表美术研究与评论上百万字,策划百余项反映时代主题和中国美术发展成果的学术展览,组织大量国际艺术交流活动,与国际著名艺术博物馆和美术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各国优秀艺术成果交流,提升中国美术的国际影响力。油画作品参加多种学术展览。 记者: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老教授回信:“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传递给学校的意义是什么? 范迪安: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周令钊等八位老教授亲切回信,这是中央美术学院办学历史上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我们走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令学校全体师生深受鼓舞、倍感任重。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在精炼的语句、精辟的论述中蕴含着真切的情感和重要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文化、文艺和教育发展作过一系列重要讲话,这次给学校老教授的回信专门提出要加强美育,指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美育增加了使命感和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对美育内涵认识深刻丰富,他将学校百年美育传统精准地概括为:“爱国为民,崇德尚艺”,明确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长的亲切关怀,深刻回答了新时代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走什么样的美育之路、艺术之路、人生之路,为我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新时代美育改革发展,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艺术院校、高等教育乃至全社会做好美育工作的根本遵循。 中央美术学院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肩负着培育艺术修养与思想品德兼优、富有创新精神与原创能力人才的责任。学校着力从五个方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要求,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美育的使命。 一是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美育。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统一起来,高度重视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培育,引导学生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练就卓越的专业能力,进一步体现美育作为心灵之育、情感之育、人格之育、创造力之育的重要功能。二是在艺术创作中突出美育。学校是美术创作的国家队,要在创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不断通过创作反映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前进、人民的心声、艺术的创新,绘就更多无愧于伟大民族、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传世之作。三是在服务社会上彰显美育。大学的重要任务是服务社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就是要使大学的人才资源、创新资源、成果资源向社会输送。如今,学校已形成造型艺术、设计艺术、建筑艺术、艺术人文四大学科群,要积极将美术和美术教育作为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手段,自觉承担起美的传播、美的服务,围绕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从美好城市到美丽乡村建设,从艺术作品的公共展示到衣食住行的生活设计,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持、创意支持,在社会美育建设中切实发挥作用。四是在文化传承中弘扬美育。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中华美育精神与中国文化传统、教育传统密切相关,我们要加强对中国美育思想的历史生成、独特观念、丰富形态的深度研究,加强对美育教育教学规律、学科建设任务、评价体系的科学研究,把握中华美育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使中华美育精神在美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五是在国际交流中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中华传统美育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格教育,其思想内涵丰富深厚、博采众长,蕴含着极具中国特色与价值的传统教育思想精髓和人文精神。学校是中国文化交流,尤其是艺术交流上的重镇。在开展国际对话时,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艺术创造和中华美学,通过审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百年央美,在上一个百年和下一个百年的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范迪安:回想20世纪早期,两股重要的美育力量融合而成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一为1918年成立的中国第一所公立美术学府—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一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第一个艺术教育机构—1938年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现代中国的美术教育是在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倡导下产生的,是发蒙启蔽、艺术救国的新文化理想在美术教育领域的实践。一大批美术先贤筚路蓝缕、奋力开拓,引进西学、传播新知,使美术人才的培养进入国民教育系列,也使美术创造的成果向社会传播普及。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延安的美术教育开辟了人民美术教育的新篇章。大批美术家怀抱革命理想奔赴抗日前线,记录与反映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壮丽史诗,描绘和表现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社会新风新貌,形成了艺术结合现实,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美术优良传统。在20世纪前半叶艰苦动荡的情势中,我们的先贤怀抱文化理想,高举美育大旗兴办美术教育,把具体的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美术创作和反映社会现实、彰显民族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两支强大的美术教育力量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会师,正式成立了中央美术学院,从此进入中国美术教育事业正规发展的新时期。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历史中,培养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创作出大批优秀的艺术经典,使美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以美育为使命,所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以学校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美术专业的学科建设上不断规范,形成了严谨的造型基础训练体系,形成了以艺术名家主持的“画室制”,培养高层次美术人才,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为全国高等美术教育做了示范和引领;在美术创作上更是硕果累累,以油画《地道战》《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为代表的革命历史主题创作开创了现实主义美术的创作热潮,塑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上的英雄群像和人民风采,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史诗;国徽、政协会徽、人民币以及大型公共艺术的创意设计,使美术的形象成为国家形象的载体,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美的作用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增设了设计和建筑学科,拓展了人文学科,把数字媒体等科技引入美术教学,形成了“大美术”的学科结构。在美术创作与研究上,一方面,提倡多元多样,在传统的基础上追求艺术创新;另一方面,更加密切联系实际,为城乡建设和实现美好生活的理想提供人才支持,用优质的美术作品服务社会。可以说,经过百年的发展,今天整个中国美术教育形成了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特色的科学体系,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与精湛专业水平,在服务社会的路径与方式上更加紧密联系实际,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百年美育,薪火相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提出了美育的重要性,增加了我们推动美育建设、提高美育水平的紧迫感。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美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校来说,百年校庆既是过往辉煌的总结,也是未来新的起跑线。我们要传承百年美育的光荣传统,以“艺术服务人民”和“艺无止境”的信念,努力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融汇古今中外美术教育学理的美育体系,在造型艺术、设计艺术、建筑艺术、艺术人文组成的学科群基础上,不断优化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培养机制,培育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优秀艺术家,使中国的最高美术学府跻身世界著名高等美术院校之列,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不断奋进。 记者:作为“双一流”高校,学校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范迪安:“双一流”建设是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在首批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学校美术学、设计学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也是唯一一所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的艺术院校。目前,学校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保障机制上进行了深化改革,上下互动、相向而行、共同推进,从一流学科形态、一流师资队伍、一流人才培养、一流科研创作、一流社会服务、一流国际合作、一流条件保障建设、一流评价体系建设八个方面进行了“双一流”建设全面部署。 学校作为力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美术学府,在教育办学中高度重视国际视野、世界平台。近年来,我们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稳步推进,在对话交流中瞄准“中国需要”,吸收国际经验。学校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加州艺术学院等诸多国际一流美术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分别在学生交换、联合课程、展览交流、讲座开设、师资培训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在全球文化碰撞和交汇交融的新形势下,更需要坚持立足中国办大学,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美术大学为奋斗目标,搞好教学改革,扎扎实实推进美术学、设计学一流学科建设,推进全院各个学科专业在新的百年提出新的规划,实现内涵发展,达到新的高度。我们要坚持大学的使命,发扬优秀的学术传统,把“尽精微、致广大”的校训精神落实在教学、创作、科研、管理各个层面,尤其要坚定文化自信,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把学术研究提升到新的水平,更好地用艺术的创新服务国家大局、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双一流”名单的公布,只是学校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是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百年校庆也是美院新百年的起点。我们的“双一流”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文化自信同向同行。路子不能偏,步子不能慢。“双一流”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树立标杆、建立标准、保持引领、扩大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建设必须牢牢把握落地执行、进程监控和成效评估,脚踏实地做好总体建设和各个板块的落实,最终完成近、中、远期目标,使学校在21世纪中叶成为代表中国美术教育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艺术大学中的强校。 记者:从“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到“最高美术学府”中央美术学院的角色转换,您关于中国美术发展和美术教育发展有哪些思考? 范迪安:现代社会在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形态,在当下日新月异的全球化、信息化、图像化世界中,中国的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但从社会发展、从培养人才上来看,不得不承认美育目前仍然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是素质教育中亟待补齐的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是同社会发展有着本质联系的教育形式。发展美术和美术教育,要认识到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内在的力量,认识到美育对社会风气所具有的导向作用,要通过加强美育提升审美的素养、精神的境界和创造的活力。如今美术教育和美育的任务,一方面,体现在中央美术学院这样的专业艺术学府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综合性大学加强美育,把美育更多地融合到不同的学科中,为中国大学培养思想性人才、创造性人才提供重要的支持。 我在中国美术馆工作期间,比较重视通过国家艺术殿堂发挥美育的作用。美术馆和各类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精品,许多是历史的经典,要通过藏品研究、展览策划让藏品“活”起来,特别是要通过导览鉴赏、公共教育等多种形式为公众打开美的“窗户”。在某种程度上,美术馆是一个终身美育课堂,可以弥补学校美育的不足,公众从中欣赏美的丰富表现,认识美的创造价值,获得润物无声的心灵滋养,会产生潜移默化的长期作用。如果说美术馆是殿堂的话,美术学院就是家园,需要辛勤地耕耘。美术学院的任务是“出人才、出作品”,从过去的“纯美术”到如今的“大美术”,不同的艺术门类已经拥有互为影响又相互独立的“主体间性”,要从总体上对不同美术形态给予观照与支持,同时又须以创新的思路打破专业壁垒,促进跨界合作、协同创新。中国正在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从政府到民间,从学术机构到企业,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我们需要在美术学府里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学、研、产的方式,用美术的创造、创新、创意改变生活。当代美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视觉领域,科技的发展和人工智能、图像处理都对美术教育和创作产生影响。作为美术教育机构,在传统的专业知识课堂之外,还需要建立起科技与美术相互交融、相互激发的平台,让年轻一代站在知识创新、艺术创意的新起点上。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邵大箴:用美的理想引导大众
- 下一篇:陈岸瑛:传统复兴要落实到日常生活和感性认知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