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画里画外的太极高手
时间:2024/11/28 12:11:20 来源:文摘报 作者:毛予菲 点击:次
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学遍晋、唐、宋、元时期的名家古画,在此基础上自成一派,形成自由超逸、秀雅空灵的艺术风貌,其后又被清代书画大家八大山人、石涛等承袭。可以说,董其昌是位承上启下的书画宗师。书画家之外,董其昌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经历。 因为字丑而发奋习书 董其昌的艺术启蒙始于书法。17岁时,他参加松江府的会考,写了一篇自己很得意的八股文,以为一定能夺魁。谁知发榜时,他竟然位居自己的堂侄之后,原因是知府嫌他试卷上的字写得丑。董其昌因此受了刺激,开始发奋练习书法。几年后,他自以为已经学成,十分自负。直到后来他偶然见到王羲之的《官奴帖》真迹才幡然醒悟,认识到自己之前狂妄得可笑,惭愧不已。此后董其昌就一直以古为师。他最初学习唐人颜真卿的《多宝塔帖》;中期改学魏、晋风格,临摹钟繇、王羲之的法帖;后来又在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字中寻找借鉴之处。 董其昌50岁前学古模古,这一时期是他的“汲取传统期”;51岁—62岁期间,董其昌迈入了“兼融并蓄风格形成期”,这时他学古更懂变古,复古之下寄托着创新。临米芾《行书天马赋》就是来自于“兼融并蓄风格形成期”的书法作品。米芾的原字尖锐粗犷、锋芒毕露,而董其昌在摹本中,生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他的行书藏着圆滑,不倾不斜,外丰内秀。研究者将董其昌艺术创作的最后两个阶段称为“成熟期”(63岁—72岁)和“人书俱老天真烂漫期”(73岁—82岁)。《临颜真卿书裴将军诗》为董其昌76岁时所作,是其单字最大的书法作品。在这幅书法中,他一改原作楷、行、草各体混书,通篇行草,用笔沉着豪迈、气势撼人。这幅作品足以证明,对于书法创作,董其昌有绝佳的控制力。他不仅能写圆滑的小字,挥笔书写的大字,也有气吞山河之势。 圆润之画 《山居图》被公认为董其昌现存最早的画作。1585年,31岁的董其昌与挚友陈继儒一同参加了应天府举行的科举考试,双双落败。这是陈继儒第三次科举,一连3次没有中,他毅然决定放弃科考。三年后,陈继儒归隐山林,董其昌画了一幅设色山水《山居图》送给他,并在画中题款:“余尝欲画一丘一壑,可置身其间者。” 这幅《山居图》效法柔和,山石造型圆浑,从中能明显看出元代画家黄公望画作的影子。董其昌绘画,正是从学古开始的。22岁时,他开始师法黄公望,从此他在画作中就融入了黄公望的笔法。后来董其昌又学董源、巨然、倪攒等,博取众家所长。其现存最长绘画手卷《赠珂雪山水图卷》,就是以米芾的云山为基调,熔铸董巨、黄公望诸家技法,画出云蒸霞蔚、山色空蒙的江南景致。这幅画作于1626年,彼时72岁的董其昌,个人风格已经十分成熟了。和书法风貌一致,他的画同样清秀淡雅,《赠珂雪山水图卷》中,淡墨一抹而就,墨色清新似春雨,松柏秀丽中透着苍劲。 画里画外打太极 董其昌虽是承前启后,但与前后辈米芾、黄公望、八大山人等人相比,作品明显多圆润、少锋芒。而这或许可以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中找到一些原因。 董其昌生活在明代晚期。1589年,也就是他为好友陈继儒画《山居图》的第二年,屡败屡战的董其昌终于中举。一年后,他去北京参加会试,又从4000多人中脱颖而出,高中进士第二名。两年内中举、登科,董其昌之后的仕途一帆风顺。他在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为官,还担任过明神宗的皇长子朱常洛的老师。 入仕后,曾经极其自负的董其昌学会了收敛锋芒,左右逢源。他通过不断的书信往来,交了很多朋友。在政治领域,董其昌与激烈斗争中的各政治派别,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在艺术领域,他也能放下身段,结交一些艺术风格与他截然相反的人。《明史》评价他“性易和”,更有后世研究者指出,董其昌是一个“精明圆滑的人”。 董其昌懂得审时度势,对局势异常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辞官归隐。他第一次入翰林院时,正值明朝历史上长达十余年的“国本之争”,朝廷内部为册立太子一事党争不休,风云诡谲。1599年,董其昌告病回到松江,在家“养病”隐居了21年。第二次出仕是在1620年。皇长子朱常洛即位光宗后,想起了自己的老师董其昌,于是任命他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可惜光宗不到一年就驾崩了。熹宗继位后,魏忠贤把持朝政,眼看局势大乱,党争不断,不愿蹚浑水的董其昌于1626年再一次退隐。5年后,崇祯已继位,魏忠贤已死,政局逐渐明朗。时年77岁的董其昌“起故官,掌詹事府事”,这是他的第三次出仕。不料过了不久,魏忠贤余孽又掀起了党争,80岁的董其昌告老还乡。 亦官亦隐45年,董其昌的这种“风平则仕,浪涌则止”的政治智慧、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表现在他的书画里,便流露出“深有藏掩,不主喧扰”的艺术品格。 (《环球人物》2019年第1期 毛予菲)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漫谈岁朝图
- 下一篇:清雍正青花花卉纹高足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