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意写《葵石图》
时间:2024/11/28 10:11:41 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姚悦 点击:次
陈淳(1484—1543),明代著名花鸟大家,长洲(今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工诗、善书、精画。开创大写意花鸟,被世人尊为“青藤白阳”。大写意笔墨影响明清及近代画坛巨匠,深得蒲华、吴昌硕、齐白石推崇! 谈到古代大写意花鸟(花卉),我们立马便会想到明代鼎鼎大名的“青藤白阳”。“青藤”者,徐渭徐文长也。“白阳”者,陈淳陈道复也。由于两人的大气笔墨,既有相同处,又有廻异性。故而,他们的“艺术思想、笔墨个性,内涵气质”,皆各擅其长。徐青藤笔墨彰显的是,“乱石铺街”的“大醉颠狂”以及“排奡纵横”的“不拘小节”,然又“桀骜不驯”,一派真文士风骨。而白阳山人,个性虽也“狂放不羁”,但在构图以及大写意笔墨的泄放上,相比徐文长,笔致略要“收敛”很多,气格虽也大翥豪放,然亦属文人隽雅一路。大写意花鸟,在“青藤白阳”的大力倡导下,得以创新和发展,它打破了明季循循守旧的沉闷画风,让世人耳目一新。“白阳”所制大写意,在内涵气息中,笔墨更重精逸生动。“自然的野逸,云烟的虚实,山林的真气”,皆融入山间浑然之妙!在大自然浩浩淼淼的烟霞云海中,白阳山人所凸显艺术的真实笔墨和完美思想,从不欺世盗名!学人徐沁在《明画录》对其画有评:“其写生,一花半叶淡墨欹毫,疏斜历乱之致,咄咄逼真,久之并伐色淡墨之痕俱化矣。”所评还是十分到位的。陈淳起始画笔学的是沈周,蒙受启迪。后师事文征明,画深得文之器重。其画虽师衡山,然在个人笔墨的风格上,则有别乃师。“野逸”跌宕的天然之趣,甚有过乃师。文衡山曾戏笑曰:“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文师所言道复“非吾徒也”,实为戏言。道复“画自有门径”,乃文师心中真话,褒奖也!虽从我学画,然自有新风。不固守师门,这样的门徒,才是绘画天性真正有创见的英才! 这幅陈道复《葵石图》(见图),纸本水墨,尺寸68.6×34厘米,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陈道复此幅构图清逸灵动,生机盎然,尽显大自然完美。文士时常邀友品茗,于池塘亭榭中,吟诗作对。把酒间,兴至所致,驰笔挥翰,早已全然忘忧!那么,道复先生就是位典型文人,作此图,一是清新美妙的大自然,让画家心潮涌动,喷发出创作激情!二与挚友畅叙幽情,饮酒论诗品画,已忘喧嚣尘埃!图写秋葵,画家以水墨寄兴,笔致清润生动。奇石啸傲嶙峋,自置神态。秋葵倚斜而出,简洁爽丽。双钩嫩竹,与杂草呼应相间,参差抉疏。整幅构图,疏密有致,近观则繁,中远则空,亦无锁赘之态。用水墨写花卉,“一笔,二墨,三静,四动,五润。”方为上乘!笔要有神,墨需有韵,静则能动,动则能静,润则清驱浮躁,方称大境!画家于“点、线、墨”的阴阳向背,以及笔墨虚实的妙用,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艺术效果。画这幅画,看得出,道复先生的创作心情,应该是非常之好的。有了自然的美景,加上庭院充裕的阳光,这些都无不让画家的心情为之释放。大写意讲究的是,驾驭笔墨思想的创作灵感,而不是“无源之水”的泛泛空笔,这一点,陈道复内涵笔墨早已具备!而能将大写意花鸟(花卉)笔墨推向极致,这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王世贞曾在《州续稿》中说:“胜国(元朝)以来,写花卉者无如吾吴郡,而吴郡自沈启南(周)后,无如陈道复(淳),陆叔平(治)。”可见评价之高。道复先生画好这幅画后,略加思索,便在大块留白的右上角题了两句诗:“碧叶垂清露,金英侧晓风”。诗句写得多么清淡雅致,画面更具空灵画境!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16-17世纪剔红仿古爵杯
- 下一篇:清乾隆款乌金釉白花大瓷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