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的方向——从江苏睢宁县好人园谈起
时间:2024/11/28 07:11:11 来源:美术报 作者:陈传席 点击:次
江苏省睢宁县的“好人园”雕塑群在当地家喻户晓。入园的好人雕塑很多都是大家熟知的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杜长胜、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提名奖夏爱民、江苏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赵明刚、江苏省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提名奖张广之等普通老百姓,他们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却有着水滴石穿的巨大能量,他们以平凡的行动诠释了人间真情,温暖了整座城市。每一座雕像背后都有一个爱心故事,感动你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脱离了人民群众,文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些雕塑作品也许艺术性并不高,但他们不是为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唱赞歌,而是歌颂普通人的高贵品质,它起到淳化社会道德风气的效果。这才是雕塑艺术的方向。文艺创作要植根于人民之中,就应该塑造那些保家卫国,不畏强敌的英雄,表现这个国家的农民和工人,表现下层那些克己奉公、人品高尚的普通人。只有如此,社会风气才会淳化,人的素质才能提高。 ——编者 江苏省睢宁县2016年建了一个“好人园”,内有几尊塑像,这是我几十年来看到的唯一能使我高兴的雕塑作品。12尊雕塑所刻画的人物无一是有权有势的达官显贵,都是极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是农民、家庭妇女、残疾人、警察等。这使我想起毛泽东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指示。1943年,中央党校业余演出新编京剧《逼上梁山》,毛主席看后,在给集体编剧的执笔人杨绍萱、齐燕铭的信中写道:“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贺。”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反复声明,文艺作品要反映“劳动人民”,他指出,“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一直到1963年,他还说文化部,“封建的、帝王将相的、才子佳人的东西很多,”“如不改变,就改名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或外国死人部”。 但是几十年来,一些艺术家口中喊着继承毛泽东文艺思想,作品中,舞台上(包括美术、影视、文学等)却多的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有古代的帝王将相,更是近现代的相当于帝王将相式样的形象。雕塑作品更严重。古代的帝王将相,刘邦像、曹操像,甚至像吕布这种人品有争议的人,也被塑成巨大的铜像树立在其原籍地。至于现代的将相、名人者流的雕塑就多了,影视也如此,唯独表现工农兵的塑像和影视不多。 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为工农兵塑像的雕塑群,这就是睢宁“好人园”。园中有哪些人的塑像呢?首先没有帝王将相,没有古代的,也没有现代的,也没有才子佳人,有的是普通人的形象。其中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周兰华,她的丈夫去世了,她独自一人支撑起残破的家庭,抚养年迈的婆婆、双目失明的婶娘,还有智力障碍的儿子,她不但要从事生产劳动,赚钱养家,还要每晚为婆婆、婶娘洗脚,照顾儿子,细心周到,几十年如一日,竟无怨言。在当代社会像这样的妇女不是太多。给她塑像供人学习效法,社会效果非同一般。一些艺术家为了自身利益给权势人物、达官显贵塑像,至少一部分有媚上、媚钱的原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提倡,当代中国人致富、出人头地的欲望仍然很强烈,用不着你再鼓励。 塑像中有一位叫杜长胜的农民,他的儿子、儿媳先后遭车祸身亡,欠了330多万元债务。债主们都很着急,按照法规,儿子儿媳欠债,与他无关,但从人情道义上来讲,人死债不死。他为债主着想,说:“我就砸锅卖铁,也要把债还了。”他在5年内,把自己的房子、工厂全卖了,终于把330多万元债务还清。对比当今不少“老赖”们自己欠债都不还,而杜长胜却为儿子偿还债务,当地人皆赞不绝口。这种人值得为他塑像。 民间医生纪凤银,专为贫困农民治病,几十年间,他“一根针一把草”走遍乡间为贫苦人治病,治病不要钱,还为病人垫付医药费15万元,挽救了无数贫苦人的生命。被称为村民的“保护神”。纪凤银人品是何等的高尚。而现在很多“名医”专为显贵看病,到处宣扬自己是某某的保健医生,专为什么大人物医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在纪凤银面前是多么渺小啊。传统的中国医生首先要有医德,“医者,仁术也。”“医者,仁心也。”汉代名医张仲景生于高官之家,他研究医学就是要“以救贫贱之厄”。《黄帝内经》有云“圣人之术,为万民式……按循医事,为万民副。”《医家十要》中有:“贫穷之家及游食僧道、衙门差役等人,凡来看病,不可要他药钱,只当奉药。再遇贫难者,当量力微赠,方为仁术,不然,有药而无伙食者,命亦难保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下的医生,是“悬壶济世”,中国传统医生从来不会巨富,有些病人被治好后,赚了钱,会给医生回报,但医生会将这些钱仍用于医疗环境的改变或增添医疗器械。古代的御医并没有多少流传千古的名医,个别名医到宫廷去当了一年半载的御医,是为了读皇家的藏书,然后马上离开,到民间去为穷人看病。今天的极少数医生多为当为贵人服务感到光荣,尤其以之炫耀,真恬不知耻。古代即使是御医,也尽可能为穷苦人看病医疗。纪凤银继承了中国传统医德,不为达官贵人看病,只为贫穷者看病,还为穷人垫付医药费,这品质是何等高贵,这还不值得艺术家为他塑像吗? 为王焕臣塑像,是因为他扎根林业,情系荒山,徒步跑遍河道300多公里、山头100多个,坚持植树造林,使昔日荒山变成绿山。他看到自己植的树绿化了100多座山,他自得其乐。刘晓州是一个普通生意人,艰苦创业,但诚信为本,从不欺骗人。他的很多牛奶本来可以卖出去,但因不合格或已过期,他全部倒掉,也从不以次充好,他用诚实守信赢得当地人的信任,这在古代是常事,但现在传统文化缺失,刘晓州诚实经商也诚为可贵。张广之,义务摆渡20年,接送来往村民,又自掏腰包6万元建成苏皖便民桥,用女儿给他治病的2万元为村民修路,用奖励给他的20万元继续修路,助人为乐。其它,还有身残志坚而冒死下水救人的宋玮;忠诚无私,身患绝症,仍坚持执勤为民的警察赵明刚;无私赞助50多个困难户扶持孤儿上学等等的陈丙堂;见义勇为的夏爱民;孝老爱亲、长期关爱瘫痪的妻子的杜长局;退休后仍为村中老年人做好事的刘光宇…… 这些雕塑作品也许艺术性并不高,但他们不是为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唱赞歌,而是歌颂普通人的高贵品质,它起到淳化社会道德风气的效果。这是雕塑艺术的方向。是考验雕塑家的标准之一。从艺术价值来看,世界上没有一个为总统、首相等大官塑像而成为名作的,人品高尚的艺术家也不会为总统之流塑像画像而自得,他们可以画纤夫、乞丐、酒吧女郎……中国近现代的雕塑作品中,最有名的是《艰苦岁月》《海的女儿》等,为什么受到人们的赞美,就是因为塑的是艰苦时期士兵的形象,一个普通海岛的姑娘,他们都不是权贵。绘画名作《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等,也都是歌颂普通人,他们是保家卫国的英雄,是品质最为高尚的人。刘文西画了很多画,最受人欢迎的还是《祖孙四代》,因为他塑造的是陕北农民的形象。我一直推重西安的晁海,他是人品高尚的艺术家,从不拍马逢迎去画权贵的像,他笔下歌颂和塑造的是最下层的农村妇女(麦客),黄土地上的老农和农民的朋友黄牛。 艺术是高尚的、纯洁的,不应该在帝王将相、达官显贵面前献媚取宠,不应该以之邀功或为达到个人私欲而“创作”;艺术应该塑造那些保家卫国,不畏强敌的英雄,表现这个国家的支撑者农民和工人,表现下层那些克己奉公、人品高尚的普通人。只有如此,社会风气才会淳化,人的素质才能提高。所以,我说睢宁县“好人园”中的雕塑才是雕塑艺术的方向。 (作者为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一个真情故事 吸引三代石湾大师的目光
- 下一篇:中国学子的艺术留学之路